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2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先秦时代祭祀道神的祖道仪式是别情诗的早期文化母体,受早期祖道文化的影响,这类诗歌很早就形成了"悲莫悲兮生别离"的抒情模式。唐以前的别情文学,大都体现了这一特点。李颀《送陈章甫》一诗,不仅所抒写的别情突破了"有别必怨"的传统模式,而且借鉴史传和小说"突出特征的片断式人物速写"及重视典型细节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神采,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写法。在唐人同类诗作中别具一格,它在类型文学发展史上也堪称"破体为文"、以小说为诗的典范。  相似文献   
32.
二十世纪以来,竹林七贤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起步、缓慢发展、多元推进、快速发展四个时期;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文献研究、文学研究、其它专题研究和比较研究四个方面。总体来看,前两个时期的研究成果多围绕阮籍、嵇康展开,论题相对单一;到了后两个时期,研究方法日渐多样,研究视野和领域大为拓展。不仅成果数量明显增加,相关专题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而且研究质量也有显著的提高。虽然还有明显的不足,但无论著作还是论文,都出现了不少具有鲜明创新特征的力作。梳理这一百多年来的竹林七贤研究史,可总结得失,明辨方向,为下一步的研究寻找新的突破口,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3.
文化一统的自觉追求与《淮南子》的文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秦统一前达到自觉境地的文化整合,由于吕不韦在与秦廷的较量中败北,及“始皇并天下,李斯作相,尽废先王之制,而《吕氏春秋》亦无用矣。”①汉代统一以后,百家之学,再度各显身手,“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贾谊、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  相似文献   
34.
殷的“兴象”说在诗论中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当代学人对“兴象”的理解却很不一致。“兴象”说乃是在传统诗歌理论基础上对诗歌审美意象的进一步总结,它以创作主体物我浑融,亦即“神会于物”的审美体验为根本前提,又随诗人之神、气、情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尽相同的特征。它与“意境”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35.
王国维境界说对古典诗学的总结及其与兴的关联刘怀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虽为论词专书,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兼论诗、词的,故论者大多承认他所标举的“境界”说对传统的“境界”说或意境说作了系统的总结和进一步的发展、完善。由于王氏“境界”说在理论体系和某些术语的使...  相似文献   
36.
“采桑”主题的文化渊源与历史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生命和生殖力的象征。“日出扶桑”、“空桑生人”等神话及其在周代以来的人间化形态─—桑林会男女的古俗,构成了后世采桑主题的文学母题。而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文化价值观的变化,采桑主题又发展出男女相思相恋和男女相互冲突这样两种典型模式。缘此线索考察周代以来的采桑文学,可以对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结构特点作出深层次的解释。  相似文献   
37.
孟子"迹熄《诗》亡"说学术价值重诂刘怀荣孟子有所谓"这熄《诗》亡"的说法,古人对它虽有各不相同的理解,却历来信而不疑。到了本世纪初期,古史辨派以怀疑的眼光重新视古代典籍,孟子这一著名的论断亦被顾颉刚先生斥为"牵强附会"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8.
西晋故事体歌诗与后代说唱文学之关系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怀荣 《文史哲》2005,(2):58-65
我国表演艺术的发展,在汉代就已产生了以音乐伴唱演述故事的相和曲、横吹曲和杂曲歌,同时还出现了以讲说和唱诵故事为主的俗赋,以及将歌、乐、舞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表演故事的歌舞艺术雏形。西晋时期出现的一批故事体歌诗,正是汉代表演艺术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歌诗或歌咏正史中史实,或敷衍民间故事,或为前代表现历史题材的歌诗的改写,均为历史题材,具有一定的情节,并与音乐或歌舞密切相关。其所歌咏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成为后来说唱文学的常见题材;其集故事性与表演性为一体的特点,也被后者所继承。因此,西晋故事体歌诗不仅对说唱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说唱文学的重要源头。对它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有必要进行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