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18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校秘书专业的实习环节涉及到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问题,应给子高度重视。只有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秘书工作模拟办公室,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才能使之毕业后很快适应迅速发展的秘书工作状况。具体做法是:将秘书工作分为三大模块,每个模块下的内容均按照给内容、讲程序、演示案例、指导模拟学习、评判分数的步骤进行。同时,建立模拟办公室要软件硬件两手一起抓,师资采用专兼制结构。  相似文献   
12.
由领导与秘书双双腐败落马而引起的对秘书职业道德修养问题的思考。机关事业单位的秘书与民间秘书应怎样与上司相处 ,以及在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在文秘教学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员工职业健康与安全的重要防护措施,本文通过对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及相关标准的介绍,结合企业在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工作中出现的适用性与舒适性欠缺,以及岗位间需求差异性等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为企业更好地开展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工作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4.
间歇性沥青混凝土拌合门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比较密集的设备,而每个部件设计是否合理,将影响拌合站的正常生产。下面我从用户的角度对拌合站的可靠性作以简要分析。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合站可分成9部分:1.矿料供给部分;矿料烘干、  相似文献   
15.
对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义务,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民事诉讼制度有着不同的要求。随着现代民事诉讼观念的确立,诚实信用原则受到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关注,成为贯穿于整个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法官、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都应受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制。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也有关于诚实信用原则之实质内容的规定,但这些规定片面强调法官的义务,对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诚实信用义务强调得不够,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李永菊  刘森 《江汉论坛》2007,(6):110-113
培心堂是在清代后期基层社会自治化倾向不断加强的背景下由当地士绅自发组织起来的地方慈善机构,其延续一百余年的生命历程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家与社会关系在近现代社会中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学界对萧红有关母亲形象书写的研究仅停留在萧红对母亲的直面丑化层面上,并将萧红对母亲形象的丑化描写与其童年母爱的缺失联系起来,缺乏全面性与深刻性了解的现状,认为萧红主要从母亲形象的越轨性书写,女性的悲剧意识和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3个方面,共同完成了对"母亲神话"的解构,具体表现为对母亲形象的直面丑化、对儿童形象不同常规的塑造和对女性生育的颠覆性书写。通过对母亲形象的消解,反映出萧红自身女性意识的自审性和反思性,它最终实现了萧红独立、自主、坚毅人格的自我重建。  相似文献   
18.
半个世纪以前,日本著名的中国经济史专家加藤繁先生在《中国史中公私债务的免除》一文中,对我国自汉至元千余年间封建政府蠲除公私债务的问题,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但当论及北宋公私债务问题时,却云:北宋政和(公元1111—1118年)以前“大体上没有实行过公私债务的除放”,有关其时“公私债负同时免除的事例几乎看不到了。”笔者认为,此论或有所失。鉴于近来国内外学者对宋代经济史研究的重视及新的研究成果的不断发表,本文拟就此问题略作探讨,以期有助于澄清对此问题的一些误识。  相似文献   
19.
刘森 《社会科学论坛》2008,1(2):136-138
美育是一个受到漠视的领域,高等教育的美育尤其如此.然而世纪之初的高等教育呼唤着美育观念的更新、美育思路的转换.本文尝试着开启一种适应新世纪教育要求的高等教育的美育观念--从美育即"审美教育"转化为美育即"美化教育".  相似文献   
20.
从徽州明清建筑看徽商利润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徽州商人在家乡不惜耗费大量的财富,精心构筑用于个人、宗族以及地方性消费的建筑物。《歙县志》说:“商人致富后,即回家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就是当时实际情况的写照。徽州商人把大量的商业利润投入建筑,不是少数人的偶然行为。从起迄时间上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