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前后一段历史 ,实现和平民主成为一种可能。周恩来认为在中国走资本主义议会民主也成为一种可能。在政治协商会议进行过程中 ,周恩来运用了议会斗争的艺术 ,使之达到了挥洒自如的地步。他总结了当时中国进行议会斗争的经验是互相承认 ,互相商量 ,互相让步 ,互相竞赛。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不争论”思想是总结历史经验的结果 ,是面对现实政情 ,防止倒退的重大举措 ,是改革事业的重要保障 ,指明了实践第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姜桂石教授、姚大学教授、王泰讲师合著的《全球化与亚洲现代化》一书于2005年6月出版了。这是姜桂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化与亚洲现代化进程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当我接到姜桂石教授这本沉甸甸的著作时,我感到了她的学术分量之重。读完之后,为该书的充实的内容和严密的逻辑所折服。我认为该书有三点值得称道:第一,视角新。用什么样的视角研究问题,对其研究有重要的影响。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的序言中谈到,自己“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引导到中国历史研究中去”。黄先生的《放宽历史的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强调要重视历史偶然性的研究。历史事件是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中介和衔接点。只有注重历史偶然性和历史衔接点的研究,才能使史学繁荣昌盛,否则,史学会陷于历史宿命论的泥沼。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起对于大革命失败前党内民主生活的看法基本上持否定态度。一般认为大革命失败前存在着陈独秀的家长制、一言堂等等。这种观点最早出自党中央的文献,即《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里。它说:“中央以前受不着群众的监督,不向群众报告,不提出党的政策交一般党员讨论。党里面完全是宗法社会制度,一切问题只有党的上层领袖决定,而‘首领’的意见不但应当认为是必须服从的,而且总以为是无置议的可能,无论如何都是对的。这种执行之下,党的民权主义完全变成空话。”(《中共党史参考资  相似文献   
16.
正周恩来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27年,就时间的长度和宏伟功业来说已经成为一代绝唱。那二十多年,是中国移植苏联体制,实践了全盘的计划经济、高度的公有制和单一的按劳分配体制,造成了我们国家最艰难的一段岁月。人们往往怀念那一段时光,所为者何?计划经济有难以克服的弊端,但是周恩来把它的那一点优越性发挥到极致;中央集权行政体制也有很大的弊端,但是他能够把那一点优势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一直认为中国有三大传统文化:儒家文化、释家文化、道家文化,笔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四大传统文化,即除了以上三大传统文化之外,还有帝王文化。帝王文化的思想源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自晋之后是历代皇帝的独断思想。帝王文化即有自己的社会基础、自己的文化典籍、自己的文化符号和自己的文化结构。当然,帝王文化和儒家文化、释家文化、道家文化进行了充分的融合,互相汲取,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多元文化。帝王文化对其他文化进行了两千多年的整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专制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沉痛历史教训,与国际经济对比的反思,在国际共运改革潮流的启发推动之下,在回顾自己受挫的初步改革中,在思想解放潮流影响之下开始的。  相似文献   
19.
在春秋时期,孔子关于社会繁荣稳定的政治主张包括:在经济上"均平",反对横征暴敛;限制君主的权力,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维护统治者的政治秩序,反对暴政;奉行以孝道为核心的家庭伦理,维持社会基层的安定。其他思想家与孔子相比各有特点,但是都具有局限性、时代性。  相似文献   
20.
前些年,大家都津津乐道: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文化大革命”发生在中国,“文革学”在国外。全世界的蒙古族绝大部分在中国,蒙古学在哪里?在那场浩劫中,中国的蒙古学确确实实是落后了。我国对以《蒙古秘史》为经典的蒙古文学研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的,近20年来,中国蒙古学的研究人员迅速成长,形成了一支阵容宏大的队伍。他们硕果累累、业绩非凡,令世人瞩目。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蒙古学在中国。由远方出版社出版的巴·苏和教授新著《解读:蒙古文学发展史》(2006年3月)就是其中的一部学术力作。此书32万字,图文并茂、装帧美观。此专著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