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6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9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43篇 |
人才学 | 25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119篇 |
理论方法论 | 24篇 |
综合类 | 386篇 |
社会学 | 31篇 |
统计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社会学关于现代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强社会建设,改善社会管理,是我国社会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为这一战略部署提供理论支持则是社会实践给社会学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以现代西方社会学思想体系为背景,对其中关于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论说和理论进行了梳理,认为,无论从历史还是现状看,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应用看,社会学都是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研究的主力军.从广义上讲,全部社会学理论和思想的核心使命就是研究和解释社会管理和建设实践及其过程,就是为其提供科学知识和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城市的中心市区和与之毗邻的郊区都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变化。但是,城市和城郊经济发展和建设的好势头。在用地问题上给城乡关系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传统的城市化模式中探索出一条城郊城市化的新路来。 相似文献
13.
前人讨论中国古代"城市文化",虽然清楚区分了当时的"市民"与欧洲中世纪市民阶层的显著差别,然立足点仍在于探寻"城市文化"之可能蕴含的"自由"、"新型"等等精神,因此明显带有某种理论的预设。若将两宋时期的城市居民视作一个整体,来讨论"市井文化"的特征,从表象看两宋市井文化清雅与市俗共存,骄奢与村愚并现。深入分析可见: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种要素不断聚集于城市,相对于乡村,城市占有文化上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士大夫阶层拥有政治核心资源等原因,一如既往地掌握着文化的霸权。执城市文化之牛耳者,仍然是官而非商。唐宋间城市文化发展在政治领域的主要意义,在于它承续并巩固了唐代以来由于士大夫阶层城居、文化资源集中于城市所带给专制国家在文化上前所未有的控制权。于是,从两宋时期起,社会文化的中心从乡野转移到了城市。 相似文献
14.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既是一项艰巨的经济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法制建设工作。因此,加强法制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保证。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法规范运作 现代企业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规范性。现代企业制度相对于市场经济而言,它是一种以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政治社会与当代政治哲学核心命题之一的“公共”议题,在当代学术界不仅因其共时性的理论面向之复杂多变而饱受辩难,更因其历时性的观念变迁而模糊不清,全球化视野下的先发现代国家与后发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与错位更为这一概念的厘清增添了困难。任剑涛教授的《公共的政治哲学》一书从政治哲学视角出发,梳理了公共理论的历史观念渊源与当代思想谱系,重新界定了被汉语学术界混同已久的“公共”与“公共性”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权力制衡、相互交叠的公共结构框架,为我们继续思考繁杂的公共生活在当代政治世界的边界敞开了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6.
近四十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中国古代史研究也经历了学科的重建、论域的扩展、方法的更新、议题的转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和日渐扩大的社会影响。近四十年来的古代史研究以断代史的形式展开,几乎在每一个知识点上都获得了新的认识,但这些进展似乎又未形成新的整体性认识,甚至给人以"碎片化"的印象。站在历史新的节点上,如何评估近四十年中国古代史断代研究的总成绩,成为研究者必须直面的问题。有鉴于此,本刊编辑部协同相关单位于2018年底举办"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古代史断代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邀请亲历古代史研究四十年发展的代表性学者,对这一段学术史进行回顾与总结、反思与展望,以期助力古史研究的"再出发"。本期推出的这组笔谈,即是此次专题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7.
包国祥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6):65-68
现代性批判是生存实践活动的自我批判,因而是超越认识论的存在论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并不是诉诸于抽象的人本主义应然逻辑,而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现代性问题并不是人类理性迷误的结果,而是人类生存实践活动的产物。所以,扬弃现实异化的可能性及途径是社会生活本身给出的课题,不是站在历史之外所能设定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具有历史意义的技术革新不仅决定着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同时决定着人类感觉器官和人类自身本体性的改变。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技术形象地阐释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改变了人类在具体化时被历史性建构和发展的方式。麦克卢汉认为,由技术扩张带来的感官延伸会在所有的感官中产生新的感官比例。他还强调,多感官、多能力的延伸同属于一个经验范畴,因而必须协同一致。针对所谓的新媒体艺术的议题,笔者的目标是在当下后福特主义的情境中检测“解放性的新事物”。如果说,(新)媒体的影响力只能在能够改变人与人之间个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中进行检验,联系麦克卢汉的相关理论,那么,不用考虑任何新“技术”,艺术解放力即被看作是消解共通感的变革力量。 相似文献
19.
沈安琪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90-94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法治,刑事法治承担着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作用。刑事和解弥补了传统刑事法治的不足,不再一味强调惩罚,而是变成一种更为温和、更加人性的惩罚方式,给被告人认罪、赎罪的机会,使国家的惩罚技术更全面,更科学。文章以常州市高新区检察院的刑事和解的办案实践为基础,结合实践操作,阐述检察实践中刑事和解的制度探索和监督途径,提出刑事和解面临的三种冲突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以绿色低碳转型为导向,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研究中国绿色经济增长与资源错配,从环境与经济双重维度评估2000—2018年中国省际绿色增长潜力并对其加以分解,分析资源配置的变动趋势和地区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从增长潜力来看,中国经济绿色增长整体上呈改进趋势,这主要是受地区间资源错配持续改善驱动;从不同维度来看,整体增长主要由经济效率提升所驱动,而环境维度仍有较大改进空间。从资源配置来看,不同地区呈现明显差异,多数省份表现为资源要素稀缺;资源配置总体上呈现改善趋势,结构改进空间出现显著的俱乐部收敛。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优化资源配置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