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4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90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2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文章通过多位教师近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开发课外大课堂方面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见解,对部分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阐述并作适当总结,以供同仁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512.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启蒙主义构成了教育方法论的物质前提和理论基础。科学原则作为元方法论推动教育实践塑造出与社会化大生产相匹配的主体,一方面唯物主义地推动着摆脱封建迷信、解构等级制度和改造自然界的启蒙任务,另一方面则历史唯心主义地力求将教育转化为巩固资产阶级价值规范和政治秩序的重要环节。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近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及其方法论的批判,既是对以启蒙主义为表征的近代教育方法论的反思和总结,也是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深刻分析。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以科学为名的启蒙主义教育方法论的抽象普遍性和虚假客观性,更积极探索了将教育方法论推向更为彻底的科学原则也就是人本原则的革命方向。  相似文献   
513.
小议对应词     
对应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要在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充分利用两种语言中完全对等的对应词,同时要注意两种语言中多数对应词在意义、用法、搭配、色彩、文化内涵以及语法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减少和避免学习第二语言(汉语)中的词语偏误。  相似文献   
514.
斯宾诺莎政治哲学的研究意图是通过可靠和无可争辩的推理,从人的真正本性去确立和推论最符合实际的原则和制度,这既是对培根以来的唯物主义建立科学本体论与认识论的总结,更是唯物主义向伦理领域拓展的开始。斯宾诺莎试图以客观真理性的探寻来提升人类现实福祉,而自然神论只是对客观真理性的描述,其实质在于承认作为经验主体的人类的不圆满性与自由之可能。在此基础上,唯物主义最终展现为对自然状态与国家状态的审慎界定,前者之中人类乃是拥有完整的自然经验且试图保存自我的自然存在物,后者之中则是自然权利的理性化与秩序化。斯宾诺莎对基于力量的自然权利的先在性判断,以及由此展开的对自由的界定和对各种政体的对比,在启蒙运动前夜展现出政治哲学应有的真理性维度,其中要义是对实存的政治经验的分析,以及对政治思考的理念性前提的怀疑与批判。  相似文献   
515.
信息空间在地域、时间、形式等物理性元素形成的结构维度中,融合了民族、文化、习俗等人文性因素,促使信息传播受“物理性”和“社会性”双维度的作用而影响信息传播的效果。文章认为信息空间的互联机制促成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融合与沟通,丰富了信息的传播路径和认知沟通的方式,有助于沟通双方对信息内容的理解与认同。文章具体分析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双维度作用下所构建的信息空间,以及其互联机制是如何有效地实现信息传播与交流沟通的融通,在消解社会性因素与文化畛域所造成阻隔影响的过程中,达到理想的信息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16.
包大为 《社会科学辑刊》2023,(5):206-214+239
在人类文明史的演变中,每一片乡土所积累的物质财富、日常经验、价值规范都在无声地培壅着相应的历史意识,而文艺则是对这种自然且自在的历史意识的再现与表达。在近代中国,文艺开始重新界定古今之辩的人性与价值,理性之反思、普遍之尊严、批评之风尚遂成为新趋势。但是这个趋势的使命则是从苦难与斗争中淬炼为现代化自觉,而不是“强加的”现代化话语。历史业已证明,中国文艺的现代化自觉不仅是反思的,更是自主的。因其反思,故而能超越传统与教条;因其自主,故而能避免成为新旧帝国主义话语的枷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大幕徐徐展开,当代中国文艺的现代化自觉必将面向乡土、结合人民,朝着历史进步的方向,生成扎根中国且影响世界的文明气象。  相似文献   
517.
518.
消费通常被理解为不同主体的物质交换,其出发点是主体的需求和劳动产品,其终端则是需求的满足和发展。然而,市场又不仅仅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也是一种足以激发出新的意识形态的社会环节。要理解消费与意识形态的关联,不能止步于对拜金主义的道德指控,而是要回到消费行为最初的主体性结构中。在消费的一般对象性结构中,主体既是购买者又是销售者。在交换中,商品作为具有有用性的物品,是意志和欲望投射的对象,契合了主体的需求。商品作为消费品,成为消费主体的有机或无机身体,实现了主体与对象的统一。在消费社会,由于一般等价物和商业的中介作用,作为劳动对象的商品与劳动主体相对立。等价原则的普遍化形成了资本逻辑,使得商品成了确认社会身份的符号载体,进而形成了个体化表象的生存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