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41.
现代传播学对受众的研究一直精确到影响他们接受讯息的各种相关因素,如他们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宗教信仰、职业特征和个人秉性等。尽管本世纪50年代以后,大众传播媒介有了普及性的发展,但媒体的受众仍然有明显的差异:由于政治地位不同,对公共事物关心的动机大不一样;由于经济地位的悬殊,实际利用媒介的机会并不均等;由于教育程度的差别,对于相同的媒介信息有不同的认知反应。西方传播学者把这种差异解释成“知识沟”现象,并依各种不同的相关因素把受众分为“特权社会群”和“下等社会群”。 相似文献
42.
宗教与哲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两种普遍表现形式。宗教的本质在于表达人类对于生命终极意义的追求,其方式多见于情感性的执著;哲学的本质在于表达人类对于世界的本原、思维的性质以及生活价值的探索,其方式多见于理性的反思。宗教信仰与哲学反思在方法论上的差异导致它们精神生活的客体表现出真实和虚幻的特征,但是它们在追求人生意义的答案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方法论上也相互影响。从中西方宗教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来看,哲学的思辨理性在宗教与哲学的相互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促使宗教传统中人格神的意义向非人格神的人文主义观念转化,为世界多元性文明形态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奠定了客观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3.
中国人在数千年的以家为本位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了“气节”价值观念,它既是士大夫或志士仁人的人生理想,也是他们所置身的社会的价值取向。“气节”价值体系中所蕴涵的“孝”、“忠”、“义”、“礼”、“信”、“勇”、“诚”等观念,在抽象形式上具有普遍的价值,因而可以根据时代条件的变迁赋予其新的内涵,发挥其在人生理想和敦化社会风气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