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97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8篇
丛书文集   130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359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城市化后的村庄改建模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科学的规划能使城市合理发展 ,城市空间的拓展势必导致周边村庄的融入和日后民房的改造。换言之 ,城市规划是当今城市中村庄改造的缘由 ,今后必定也是缓解日益加大的城、村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 ,本文在阐述当前城市普遍存在的农村改造问题之后 ,对城市中农村的类型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从规划层面上 ,对今后城市中的村庄改造模式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各民族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各民族的精神支柱与精神财富。分析了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特点、保护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保护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3.
社会救助法是社会救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社会救助法尚处于讨论和制订之中,本文仅就社会救助法的几个重要问题做粗浅的讨论,为了规范和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社会救助法必须合理地确定救助的基本目标与理念,必须合理地规定救助的内容及其内在关系,必须合理地规定救助的财政责任,必须合理地确定救助标准的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34.
农村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相伴的经济社会现象.失地农民因城市化改变了原有生产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从而引起了生活方式的连锁变化,其主要表现为职业、生产工作、个人消费、角色心理以及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变化.本文在对武汉市失地农民的生活方式调查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对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情况和特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5.
工人阶级与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关系 ,一直是西方学术界争论的问题。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 ,是英国各种工会组织与工党的重要目标。英国工人阶级的要求与斗争 ,推动了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但是 ,英国工人阶级对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意见十分复杂 ,存在明显的意见分歧 ,对一些社会保障措施甚至提出反对 ,因此 ,应该客观评价英国工人阶级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6.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是西部大开发最现实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观地分析了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滞后,论述了非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联系,指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西部大开发最现实的选择,进而提出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思想,以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7.
“老西藏精神”是以老西藏为典型代表,经过几代戍边军人和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实践中逐步完善形成的 “老西藏精神”产生於五十年代,後在六、七十年代得以发展和成熟,在八十年代中期正式提出了这一属於思想意识范畴的政治概念,九十年代初得到完善,形成了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的“老西藏精神”,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的首肯和军委领导的高度赞扬。在“老西藏精神”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既有特定的主客观因…  相似文献   
138.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的社会保障立法的特点孙君健丁建定西欧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的地区。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诸国已进行一些社会保障立法。对这些立法特点的考察及分析,对于我们合理地认识西方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出现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现...  相似文献   
13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收入差距出现了明显扩大的趋势。对影响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因素的讨论,始终是收入分配领域研究的重点。本项研究就是利用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基本情况调查的有关资料,运用目前国际通用的方法,对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要回答的问题是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以及作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结论和见解。  相似文献   
140.
任何制度都属于“他律”。规范和约束的建立与完善,可以大大减少和遏制腐败,但不能杜绝腐败。因为,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毫无漏洞的。官员自身的主观因素,既可能弥补制度的不足,也可能钻制度的空子。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即在于此。事实上,官员自身的主观状态如何,是决定他能否走上腐败之途的第一道关卡。因此,在防止和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