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4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5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23篇 |
人才学 | 20篇 |
人口学 | 40篇 |
丛书文集 | 209篇 |
理论方法论 | 36篇 |
综合类 | 474篇 |
社会学 | 71篇 |
统计学 | 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58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60年 | 6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史安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57-159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现代面料设计提出了新要求.文章针对面料设计出现的新要求,创造性地将中国画元素引进面料设计中,并在面料工艺处理、褶皱处理和拼接处理中,成功加入了中国画元素.通过分析中国画元素在面料设计中的优势,表明了中国画元素的借鉴和应用将成为未来面料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2.
河道冰体的可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是一种特殊的固体介质,具有非均匀性、各向异性、应变速率及温度敏感性等特点。本文以黄河爆炸破冰为背景,针对-10℃冰体结构与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检测,以及冰体在不同加载条件下,所表现的响应特征与破坏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分析冰晶体结构与冰内气泡特征,冰体在静载条件下的塑性破坏特征,以及对冰体对爆炸冲击载荷的响应特征,获得冰体的可爆性能与破碎单位体积冰体所需炸药能量计算公式。研究成果可为黄河冰体爆破作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正在我治疗的病人中有很多非常害怕风的刺激。甚至,不管什么季节都要戴个围巾、披个披肩。上海的张小姐大学刚毕业,就因为颈椎病的困扰无法正常工作,只好呆在家里。她的家里从不开冷气,就连电风扇也不能开,因为被风一吹她就会晕倒。夏天与朋友外出,坐在汽车里 相似文献
94.
95.
史玉凤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0):59-61
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描述了她的家族和爱情,叙述了令她重度缺乏爱的一生境况。从母爱的回归与家族的团圆、爱情的失落与宽容、自我生命与情感的超越三个方面剖析了张爱玲创作《小团圆》的真正动因——爱恨的宽容与生命的回归、实现自己一生无奈而又凄艳的"小团圆",而这也正是张爱玲心中所期盼的苍凉残缺的团圆。 相似文献
96.
面对党旗忆先烈。力挽狂澜,铸就千秋业。一代风流真俊杰,寰宇巍巍英雄色。改革春潮神州越。小平理论,开创新时代。再写中华世纪页,“三个代表”光马列。迎党的“十六大”抒怀@史兴义 相似文献
97.
网民在线活动研究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因特网的出现、扩展与运用,全球网民数量急剧增加,其在线活动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从网络的本质、网民在线活动的内容、方式及行为规范等方面对网民在线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是极富学术价值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98.
99.
史秀玉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71-73
通过对钢琴协奏曲《山林》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曲式结构、音乐风格等内容的分析,阐明了作曲家只有深入生活、热爱生活,才能使富于幻想的笔调升华,才能创作出真挚感人的、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00.
史鸿文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中国古代美学凝结着关注人格提升的生命意味。这种特征尤其表现在赏美观照与鉴赏)观念中。其基本视野是把对自然的现照当作人生现照,把自然界看作人的生命发展与完善即优存的源泉和动力;道、儒、禅三大美学流派由于看待主客体交融共生的模式不同,分别形成了养生、养性、养心的优存追求;而悟生与畅生的现照方式,则是中国古代美学的赏美之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