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叶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92
2014年11月,张世英、杨振宁、杜维明等著名学者聚集在燕南园的美学沙龙,讨论美感的神圣性。美感有不同的层次,有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美感,也有高远的精神境界支撑的万物一体的神圣性的美感。这种神圣性的美感并不与现实生活隔绝,但是从普通的日常生活中获得神圣性的美感, 相似文献
22.
23.
24.
一、这是一一本系统讲述美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读本。这个读本主要面向大学生,同时也面向各行各业对美学有兴趣的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5.
近一、二年来,出现了一些评论脂砚斋的文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篇:一篇是郝延霖同志的《没落贵族的哲学——论<石头记>的脂砚斋评》,一篇是徐迟同志的《如何对待脂砚斋》。脂砚斋是最早批评《红楼梦》的人,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位红学家。这样一位人物的美学思想,当然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因为《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小说,而脂砚斋的美学正是以《红楼梦》的创作实践作为自己的前提和基础的。事实上,脂砚斋的小说美学中也确实包含有不可磨灭的合理的内容,其中有的直到今天也没有丧失它的意义。令人吃惊的是,郝延霖、徐迟二位同志的文章却在脂砚斋头上加了一大堆罪名,将脂砚斋的美学一笔骂倒,全盘否定。这是我们所难于同意的。 相似文献
26.
叶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1):101-101
宗白华先生于 1 92 0年 5月赴德国留学 ,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美学。1 92 1年 2月 1 1日《时事新报·学灯》刊登了他给李石岑的一封信 ,题为《自德见寄书》。这封信现在收入《宗白华全集》的第一卷。宗先生在这封信中首先描述当时德国学术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 ,出版了许多介绍中国文化的新书 ,《老子》的译本已有五六种。接着宗先生表示他在德国期间准备以“文化”为研究的总对象 ,对自然科学 (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 )、哲学、艺术细细研究一番 ,“回国后再拿一二十年研究东方文化的基础和实在 ,然后… 相似文献
27.
叶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5)
我想从美学和文艺理论领域,谈谈中西文化研究的两个问题。一个是着眼点的问題。进行中西文化研究,应该着眼于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各门学科的理论建设。在美学領域,我们的着眼点就是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从这样一个着眼点,我们对中国传统美学就决不能采取全盘否定的虛无主义态度。我们这样说,至少有两层理由。首先,由现代中国人所建立的任何美学体系或美学知识的系统结构,都不应该脫离自己的文化背景。因为脱离自己的文化背景,就必然脫离中国当前的现实。而且,任何属于现代的新思想,或从另一文化中引进的思想成果,其“新”的和“异”的意义,也只有放在中国文化背景上才能显示出来。这是一层理由,是比较浅层的理由。 相似文献
28.
叶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
《四书评》一书,虽然署着李贽的名字,但是它的真正作者并不是李贽,而是叶昼。由于过去一些人把《四书评》的真实作者搞错了,因而把《四书评》的思想观点也完全歪曲了。《四书评》在1975年曾被作为“李贽早期的一部尊法反孔的著作”而加以整理出版。出版社的《出版说明》,以及当时报刊上的有关评论文章,都说《四书评》“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孔丘”,对孔子进行了揭露、讽刺,嘲笑,等等。他们有一条主要的根据,就是《四书评》对《论语》中所述孔子“唯酒无量,不及乱”一句话,写了如下的评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