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三位一体文明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为主线,中国古代社会可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四个时期.从传说时代到商代的远古社会为中华民族的英雄时代,其文明同其他古代民族并无实质性的差别.中国文明模式的形成是从西周开始的.从西周到西汉的上古社会是其经受第一次考验并得以正式形成的时期.从东汉到唐前期是其再一次经受考验并得以完善的时期.从唐后期到晚清是其定格与守成时期,同时也是它进入自足的封闭状态之时期.  相似文献   
12.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国家起源方式等,中国自周代初年起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以政治伦理为思想史主题的文明发展模式。此种文明模式以德治主义为核心,虽然具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其学理本身也存在诸多方面的悖论,并且由于这些悖论而给古代中国的历史带来了至深且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革”的反传统众所周知,何以如此学界却众说纷芸。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选取大同理想、内圣外王、圣人崇拜、《大学》之道、《春秋》立法与“文革”的革命旨向、思想话语、个人崇拜、新人模式、以史代法作相应的比较分析,可显明地看出传统儒家与十年“文革”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表面上是反传统,实质上是儒家思想在现代最大规模的外王实践。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中国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主题是启蒙,但百年的启蒙工作并非顺坦.作者通过对百年中国启蒙思想史的梳理,认为其原因既在传统的思想语法之束缚,又在现代学人对影响中国文化定向的一些关键问题缺乏深层次的理性判断,特别是作为启蒙思想者,其自身却又大多处在待启蒙的思想状态.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世界其他各国,在文明社会之初,都经历了由村落到城邦,由城邦到王国的发展序列。而古代中国,一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槛就是一个版图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这样一个历史环境下,君权独尊、政教合一、分封制、宗法制乃是我国政权形式的主要特点。本文作者以古代希腊为参照系,认为形成中国古代大一统政权形式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滚雪球”式的文明起源方式。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我国古代社会不可能出现象其他文明圈那样的长老议事会和公民大会等民主因素。相反,部落联盟的首领和稍后的君主在滚雪球式的征服过程中,权力越来越大,遂形成了以君主专制为主要内容的大一统政权形式。  相似文献   
16.
希腊城邦的主要经济形式也是小农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许多同志对商业在古代西方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认识不清。尤其在当前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中,很多同志认为中国为“农文化”,西方为“商文化”,西方人的政权结构、思想体系、伦理观念等等之所以不同于中国,根本原因是西方自古以来商业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殊不知,西方无论是古代希腊罗马时代,还是基督教统治的中世纪,始终是以农为本,商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从未占据过主导地位。本文不讳粗陋,仅就古代希腊社会经济结构分析,看看商业在当时城邦经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文明”这两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极其重要的概念,内涵虽有相互重合和相互渗透的地方,但却又大不相同。“文化”是人类超出自身之自然状态的诸多发明创造,而“文明”则是相对于人类自身的野蛮状态而言的;辉煌的文化成就或悠久的文化传统并非意味着文明的优越。只有弄清楚“文化”与“文明”的异同,才能理性地理解历史和把握未来。  相似文献   
18.
启良 《船山学刊》2010,(4):90-94
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儒家主要是一种政治哲学,其目的在于限制王权的膨胀和保障社会的和谐。然而,此种崇高的学说由于其内在学理的悖论,从而使美好的理想非但难以实现,而且还是专制主义的政治传统得以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由历史规律所制约,人类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只能是一种世界历史意义上的有步骤的过程。这一转型过程中,既要尊重传统,又不可避免地要超越传统。东方各国社会转型情况总的来说不十分理想。一些国家从本质上来说仍处在前现代,而一些在人们看来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也很难说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中国现在已有了现代化的起步,然而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关键乃是要解决国人对于什么是现代化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的认识。现代化必然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儒学十评     
新儒学十评启良新文化运动以来,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精神支柱的儒家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致以儒门淡泊,薪人难传。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试图通过在思想文化界的呐喊与笔伐,将国人从封建礼教的种种拘禁中解放出来。这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中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