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罗密罗  吴帆 《国际人才交流》2011,(2):14-15,60,61
在一个湘西南的偏远小村里,罗密罗(Ramiro)度过了自己最难忘的中国春节,他受到了鞭炮迎送的礼遇,甚至还收到了一份红包,这份红包来自一个普通的中国老农。  相似文献   
22.
吴帆 《国际人才交流》2011,(4):19-21,64
百年前,洛克菲勒资助成立了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以帮助改变中国在医药卫生方面的落后状况。而今,基金会主席陈致和博士与同事的身上又多了一份责任:帮助改变中国良莠不齐的医疗卫生水平。  相似文献   
23.
企业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因而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应当是围绕着人这个中心,强调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试图实现物质与精神、理性与价值、个人与整体在企业管理中的融合与统一。本文从人本管理的内涵,基本要素,内容和主要特征,如何实现人本管理展开说明人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4.
25.
26.
新马泰掠影     
吴帆 《21世纪》2008,(6):32-33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这三个国家组合起来就是境外旅游的黄金档,热带风光,异域风情。不久前,我因公随团出访,见识到了旅游之外的新马泰,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相似文献   
27.
郭沫若先生为李清照纪念祠楹联所题“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不愧为当代文学泰斗慧眼独具。对于这种影响与继承,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也曾说:“南唐写本书数箧,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从这段叙述中也可见作者对南唐文学之热衷。 玉集中对李后主继承最明显的是其词的创作。二李词有着十分相似的审美特征,明显地表现了后者对前者的艺术借鉴和审美追求。 一、李煜李清照词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这种概括性首先表现为拓开了词的艺术时空跨度和容量。李煜的《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词写得场景大、时间长…  相似文献   
28.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最不愿触及的伤痛。2008年由陆川执导的电影《南京!南京!》,突破传统南京大屠杀题材影片的叙述方式,站在全新的角度去诠释战争中的人性。本文试图从人性的角度去把握战争中的芸芸众生,从概念化的传统集体记忆还原到真实自然的人性。对角川、唐先生、小江进行重点分析,展现中国人充满希望的抵抗和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29.
运用抗逆力理论,从风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的对应结构为逻辑出发点,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发现这两类儿童面临的成长困境既有各自独特的方面,也具有较强的共性,即成长环境中某种或某些保护性因素缺失,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变大。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在深入探讨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所面临风险因素类型的基础上,提出最大保护与最小限制的政策取向,建议从消除制度壁垒、构建家庭发展能力等方面,提升保护因素,构建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30.
李煜被誉为词中之帝,李清照被称为词中之“婉约主”,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历史年代,但在词的创作上却具有十分相似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二李词抒写真感情、真性灵、自然率真,流利天成。他们的词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开拓了词境的时空和跨度;渲染其哀伤的深度、广度,具有普遍的人生意义和永恒的艺术魅力。二李词都善用独特的抒情手法:准确传神的特征写意法,将抽象的思维概念赋予可感可视的形象;绘画的点染法,画龙点睛突出情事;白描法,以寻常语、口语入音律。形成这种“当行本色”审美共性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李清照对李煜创作有意识地借鉴与继承;二是他们都具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及相似人生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