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5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翻译课教学现状及多元化教学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高校的翻译课学科定位过低,课程教学单一,远不能适应高度发展的全球化信息化社会需求。要改变这种现状,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2.
中国共产党的历届全国代表大会几乎都对党章总纲进行了修改。党章总纲的发展史,基本上 就是党章建设史。探讨党章总纲内容的修改过程,对党章和党的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3.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虚增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盈利预测被用作调高新股定价的工具。明确预测内容为税前利润,区分经常性和非经常性利润,可以完备盈利预测的自身内容;加强对盈利预测的事中监督,关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后的投向和加大相关各方的违规成本,则完善了盈利预测的外部监督体系,从而尽可能地消除盈利预测中的人为虚增。  相似文献   
44.
1931年11月4日至11月19日,代理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马占山,率领黑龙江省爱国官兵,在江桥(今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江桥镇)奋起抗击日本军队的进攻,历经16天,毙伤日军1000多人。这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军队遭到的第一次重创。江桥抗战是中国军队第一次有组织、有准备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役,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促进和推动了抗日救亡高潮的到来,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江桥抗战理应作为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45.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实践能力、适应性强的大学生成为高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建设目标,综合性实践在推动教学改革和实现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专业建设目标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优势,作为相对弱小的历史专业尤为如此.历史专业综合性实践是集思想品德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实践能力训练于一体的大型实践活动,深入探讨历史专业的综合性实践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6.
以孙中山最终让位于袁世凯而结束的南北议和,客观上带来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后果:一方面,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统治,开创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由于袁世凯上台,实行了新的独裁统治,民主共和国名存实亡,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南北议和,就其历史作用和影响而言,无疑功绩是巨大的。孙中山正是要通过南北议和达到以和平收革命之功的目的,从而“先成革命一圆满之段落”,在中国确立民主共和之基石,使民主思想成为历史发展不可阻挡之潮流,“纵袁欲继满州以为恶”,“覆之自易”。这是孙中山在南北议和中的指导思想。本文拟通过对孙中山在南北议和中活动的分析来说明,孙中山主动让位於袁世凯,是为了适应客观历史条件而采取的灵活斗争策略,并且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它是孙中山整个民主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7.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教书与育人、教师与学生、律人与律己等三种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三种关系,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48.
慎独:网络道德建设的理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长秋  徐婵娟  周彦 《船山学刊》2004,(2):182-184,188
一、网络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形成根源 人是网络的操作者,网络的魅力和破坏力均根源于人.而人又是有思想有行为的人,不同人的思想道德层次不同,其行为均会对网络系统及其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网络的发展又会对人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新的影响,发生价值观念偏移、不良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9.
刘焕明  周彦 《学习与探索》2005,14(1):160-163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目的,是企图吞并朝鲜,进而最终独占“满洲”的重要战略基地的旅顺和大连。战争结果虽如愿以偿,但竟因以俄国为首的三国干涉,不得不还辽于清政府;同时,俄国又插足朝鲜,严重威胁着日本在朝鲜的特殊地位,甲午战争的主要目标并未实现。于是日本于甲午战争十年后,为了再次实现其“大陆政策”既定的侵略目标,通过战争打败了俄国,从俄国手中夺回了辽东半岛,巩固了其在朝鲜的特殊地位,并获得了“南满”铁路的占有权和经营权。  相似文献   
50.
“0”状态     
我不知从农业文明走入工业文明的国家和民族是否有过这种文化低谷时期,在华夏大地上,这却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尽管我们在感情上很难接受这个事实。先不说如今“君子言利不言义”的现状,也不说学术、文化正以比货币更快的速度贬值,这些只能说是文化低谷的表征,更深一层的低谷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