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91篇
社会学   106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61.
十多年来,我国学者对于巴枯宁无政府主义的研究,日见深入。近期问世的彭树智教授著《无政府主义之父巴枯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一书,是这方面的新成果。全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科学的唯物史观出发,研究了巴枯宁各个时期的重要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巴枯宁及其无政府主义派的论著、以及巴枯宁的信徒和研究者的作品,比较全面、系统、深刻地阐明了巴枯宁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剖析了巴枯宁无政府主义的理论纲领及其宗派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以及它同马克思主义和第一国际的根本对立,揭露了巴枯宁派在第一国际中的分裂破坏活动及其给国际工人运动所造成的危害,揭示了巴枯宁无政府主义之  相似文献   
362.
清代前期回族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回族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当时全国经济发展总的格局。清代前期有将近二百年的相对安定的环境,由于停止圈地、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等一系列政策的施行,中国的封建经济逐渐呈现出由明清之际的战乱破坏到恢复和较为明显的发展的局面。回族的经济发展与此是一致的,散布全国而又善于经营的回族人,通过由元到明数百年的适应环境和惨淡经营,在他们所居住的地区扎下根来,并开始显示出富庶的景象,显露出开拓进取的活力。清代前期,统治者凭藉武功加强了对蒙古地区、藏族地区以及新疆和西南等周  相似文献   
363.
贾秀娟同志的《林则徐的晚年》一文(见《北京晚报》1981年4月30日),论述了林则徐晚年的部分政绩。其中象处理回汉纠纷事例中说林则徐“坚决实行民族平等的政策”等提法,我觉得不太合适,特提出来争鸣。 1847年林则徐调任云贵总督,1849年离任。他是为解决云南永昌(保山)回汉冲突事件而来,来后是做过一些了解情况的事,但他不可能真正地“完全了解情况”。林则  相似文献   
364.
托玛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年)是英国庸俗经济学家。他的《人口论》是资产阶级人口理论的代表作。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对它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说它是“诋毁人类的诽谤书,”①“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最公开的宣战。”  相似文献   
365.
一、一个普遍的概念——价值观念起着定向作用 我们的国家正在第三次腾飞的轨道上前进,在改革的洪流中成长,它要求人们要有相应的价值观念作为指导,作为选择事业的指导力量。面临这股  相似文献   
366.
书法之页     
阿卜杜·哈基姆·易卜拉欣是一位勇于追求、大胆创新的阿拉伯书法家.他博采众家之长,熔库法、巴士拉两大书法流派于一炉,集书法、绘画、图案造型于一体,构思巧妙,表现手法新颖别致.他的书法作品具  相似文献   
367.
在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中,更新道德观念与继承传统美德是两项不可偏废的任务,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正确处理更新与继承的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8.
人类共同生活、共同劳动的结果,产生了交流思想的浯言。浯言是无形的,出于口入于耳而逐渐消逝。尽管借助人们的记忆可以再现和复述,但终究不能在空间存留和传远(指未有留声机和录音机以前)。于是,人们便从实践中慢慢摸索出用简单的图画符号来弥补语言的不足。这图画符号便是文字的始祖。中国文字的起源,虽然也是由图画符号——象形字演变、丰富起来的,可是它走的不是单纯记音符号的路子,而是音、形、义三者统一、单体和单音的路子。以后由于读音的变化,快读变调,以及合音字的产生,渐渐形成了小片的土语区,因而留在人们口头上的土语,  相似文献   
369.
由于朱元璋对外朝和内辅领袖的猜忌,明朝内阁始终没有从制度层面被明确为像以前朝代那样普遍存在的具有政务统筹、内辅作用的机构;而行政体系运行的惯性又要求有一个这样的机构存在。明代朝野对于内阁的指责,既有不尊祖制、越位,又有缺位、不作为。而明朝人士关于阁臣"只备论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与"虽无相名,实有相职"的矛盾性论断,恰恰反映出内阁地位的尴尬和明朝中枢制度设计的缺陷。  相似文献   
370.
论“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当前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完全对立起来,在逻辑上犯了不可比性的错误。“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否定。作者进而分析了“传统教育”模式在指导思想、内容、形式和功能四个方面的特点,以及“素质教育”在当代提出的社会背景与认识背景,主张要对包括教育目的、方针、内容、方法等在内的整个教育模式进行新的选择。最后,作者分析了以“考试导向型”为特征的“传统教育”的三个内在缺陷,并据此提出了教育观念首先需要转变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