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直接做人的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就要在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人文关怀上下功夫、求实效.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农民创业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创业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作为农业比重大的江西省,农民创业是全民创业的重点。通过对江西省农民创业的调查分析,提出农民创业的产业空间和潜力、创业模式及优化江西农民创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入手,认为管理体制不顺、农技推广人员结构不合理、经费投入不足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建立公共农技推广体系和区域建站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巴文华同志的《现代派在我国影响概观》(《江汉论坛》1987年,第3期,以下简称《概观》)是一篇较全面地探讨西方现代派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及其历史经验的文章.在赞赏的同时,我们也感到其中有些问题需要辩证.在此不揣浅陋,略陈管见,以求正于巴文华同志.(一)《概观》认为:"现代派第一次叩开中国的大门,开始于1925年."现代派文学之所以影响到中国现代文学,主要原因就在于"一部分不满现实却又对前途举无所措的知识分子,将心头笼罩着的悲哀的、孤独的、空虚的、忧郁的情绪,反映到文学创作之中",一句话,巴文华同志认为"五卅惨案"后,一部分作家的苦闷彷徨的思想是接受现代派影响的原因.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是缺乏事实根据的.  相似文献   
15.
在郭沫若研究与当代学术界接轨的过程中 ,与《女神》相关话题的新诗现代性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如何理解《女神》创作的现代性问题 ,也是解决新诗现代性乃至五四新文学现代性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中国现代新诗从其产生之始就呈现出鲜明的平民化特征 ,《女神》以及现代诗直露的抒情方式及其相应的平民意识成为现代诗人情感爆发的先河。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主要还是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为主要目的,缺乏系统、科学的力量训练体系,本研究主要是针对篮球公选课学生的力量训练进行相关研究,通过引入功能性力量训练方式在课堂中来验证这种力量训练对普通大学生篮球基本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显性水平对N200的影响,选择高、低不同显性水平的隐喻与直义材料,采用启动词-目标词语义启动范式呈现双字词对,结果发现,高、低不同显性水平诱发的N200无差异,语义网络远、近距离的隐喻与直义材料也导致了无差异的N200.这些结果说明显性水平不影响N200,同时也证明,N200对语义加工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作为创造主体的作家在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中,具有充分的能动性。他的独特个性和艺术禀赋在创作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当他被对象主体——历史人物所限制时,必然发生创作上的矛盾。而创造主体与对象主体在创作中的碰撞与调和,则既构成历史剧独特的审美品格,也构成历史剧创作的特殊艺术规律。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则构成我们研究郭沫若历史剧真实性问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周海波 《东方论坛》2022,(4):1-13+165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与文学史互为存在却又根本不同,文学史撰述既要体现历史的意识和历史中文学的位置,又要呈现文学的特性。文学史的科学性是撰写文学史的基本态度,而文学史的文学性则是撰写文学史的基本立场,任何文学史家总会在其文学史撰述中体现出一定的文学思想,表达一定的文学精神。如何认识文学史的文学性,尤其如何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文学性,多年来形成不同认识、不同观点,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性探索及其不断的“重写”,体现的恰恰是文学史撰述中的文学性焦虑,从思想启蒙到文学现代化,从重写文学史到“纯文学”的诉求,文学性焦虑制约了文学史撰述,也制约了文学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40年代至60年代的中国散文,经过了一个从叙事到抒情的风格转换过程。这种转换也是作家意识形态的转换,是作家在不同社会环境中所选择的不同话语方式。因此,40年代到60年代的中国散文带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呈现出散文在创建主流话语过程中的努力。50年代末到60年代的散文创作也成为社会主流话语的体现者,其主要特征有以下三个方面:个人抒情叙事消融入社会的宏大声音之中;以明喻为主要修辞手段的显在象征;虚幻的诗意。这其中的艺术得失值得人们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