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作为一个历史阶段内的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新时期报告文学,在艺术地把握社会生活,人类情感、文化思想的丰富性、多样化上,呈现出中国报告文学从未有过的繁纷驳杂的形态。人们惊异地发现,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报告文学在这里获得了审美观念上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42.
“民国文学”较之中国现代文学或者其他文学史概念,主要体现为新的学术视野的拓展,对什么是“文学”、什么是“现代文学”以及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问题的重新认识与思考.在民国文学视野中,文体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重新认识这一时期文学特质的不可绕过的问题.而各种文体研究和文学批评活动和实践总结而形成的文体学,既是民国文体的理论提升,也是文学观念的另一种呈现方式.民国文学视野中的文体与文体学打破了传统的“新文体”、“旧文学”坚壁,构建了一个包括新文体、传统的古典文体和通俗性的流行文体在内的完整的、体系性的文学文体谱系.古典文体的流芳余韵,新文体的实验性、现代性,都市流行文体的世俗性、时尚性,不同的作家群体和读者群体各得其所.当然,所谓民国文学中的古典文体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开始与新文学进行融合,新文学也积极吸收古典文学的艺术精神,以合适的文体表现时代的新思想,或者说为新思想寻找到了恰当的文体.正是这样,人们看到了内涵丰富的文学历史,看到了民国文学的审美向度.  相似文献   
43.
<正> 文学史上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作家这方面的突出成就,掩盖了他另一方面的成绩。郭沫若诗歌、戏剧方面的巨大成就,使人们几乎忘记了他的散文、小说;老舍小说、戏剧上的杰出贡献,使得他的诗歌少为人知。张志民的突出成就,在其诗歌创作。然而,他却是从小说创作迈进文坛的。发表于1947年初的处女作《大娘家》,要比他的著名长诗《王九诉苦》问世早半年多。1949年,天下图书公司曾出版了他第一本小说选集《婚事》。1982年出版的《张志民小说选》,所选三十二篇作品,早期小说就占七篇,在数量上,超过了诗歌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也有其诗歌所不能代替的成就,它们同样体现了一个来自农村和部队作家  相似文献   
44.
<正> 这似乎是时代提出的理论命题。中国新文学研究越来越清晰地指向地表深层的民族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种文学的文化学阐释,即是对民族精神的时代发掘与艺术整理。当我们面对着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青春主题进行理解和思考时,正是着眼于这一主题所显示出的一种美好而健康的精神特征:青春之人格、青春之民族,这是文学的创造,也是我们的一种崇高而优美的追求。青春主题不仅始终贯注于新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构成新文学迷人的风度之一,而且,由于这一主题所辐射的新文学的各种思想意识、艺术方式,比较充分地展示出它的风姿。主题也是一种绵延于文学河流中的文学创作意旨,它的历时性特征使我们在研究青春主题、青春文化观念时,不能不看重“青春”的发展演变过程。同样,由于“主题”的这种历时性特征以及作家的主观性特征,它又不能不是整个时代精神的积淀与艺术体现。青春主题的形成,不仅来自文学的内部,而且也来自社会的变迁,时代的精神,它是一个民族在精神追求方面的具象化,通过作家内化为一种情感、意识,并通过一些特定的语言符号传达出来。青春主题的历时性,使其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比较充分的动态模式。中国现代文化心理辐射下的文学创作,对青春人格的倡导,对民族青年化的探索,造成了文学“主题”形成的基本的文化条  相似文献   
45.
理性精神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启蒙主义精神特征以及强大思想冲击力和渗透性的重要表征。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性是与现代传媒联系在一起的。媒体是人的延伸,它改变了人对世界、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生命与生存方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46.
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批判主题和回归主题两大主题群落体现着乡土文学创造的理性精神 ,内蕴于文本世界的理性内涵 ,它包涵以“人”为本位的人道主义精神、崇尚科学文明的现代精神和对本土化思维方式的认同三个方面。民间理性为乡土文学的民族化进程注入了浓郁的哲学文化意味 ,呈现着民间话语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47.
48.
王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家批评的代表性人物,他的文学批评是“大师的批评”的典范之作。第一是对文学的灵性把握与感知。他主要从个人的写作经验出发,去感受作品的美,去感受作家创作的甘苦。第二是随笔体式的叙述方式。那种阅读直观感受和鉴赏式批评方法,使王蒙在把握文学作品时不象一般的批评家那样注重作品的理论形态,而是比较关注文学本体,大多从文体上进入作品的艺术世界。第三是个性化的批评语言。那是一种具有层次感、力度感的语言,也是一种激情性的语言。  相似文献   
49.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主题呈现不同风格的同时,表现出大体相同的文化趋向,主要在爱情、家庭以及人文关怀三个方面,表现出女性作家的文化趣味和人生关怀。“五四”以来女性作家以父子对立模式表现青年一代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其目的并不在于爱情本身,而更在于通过爱情叙述一个社会化的故事,达到批判封建主义礼教的目的;不同的家庭观念也表现出作家的文化差异和审美趋向;女性文学的人文关怀,是对题材领域的超越,也是对女性意识的超越。  相似文献   
50.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从解决问题入手,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去研究,着眼于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