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5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团结战斗,争取权利、争取解放的光辉节日。时值她的百年周年之际,这个节日在中国也迎来了她的九十岁生日。本文试论述国际劳动妇女节在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三大发展历程。把握这一发展历程对于了解中国妇女运动的走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2.
今年是辛亥革命七十周年。这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皇朝的反动统治,从此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延续数千年的封建王朝,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在估价这场革命的意义时,我们自然地要想到这场革命在一个普通的县城是如何进行的,从而出现过哪些变化?我们试以湘潭县为例,进行了一些探讨,并以此作为对辛亥革命的纪念。  相似文献   
53.
54.
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身体素质、文化水平、科技素质、思想观念和结构等方面的现状,发现当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如中小学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村医疗保健事业发展滞后、农民的自我开发意识不强等问题,并就有效开发当地农村人力资源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5.
以华中农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性别满意度、性别观念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期望对高校性别教育的深入开展、促进男女大学生都获得充分、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有所帮助。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自身性别总体比较满意,男女生的性别满意度存在一定差异,性别观念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基于高校性别教育的相对缺失以及大学生对于性别教育的强烈需求,建议高校特别是农业院校尽快开展性别教育。  相似文献   
56.
笔者从去年起担任学校的教研组组长一职。在一年的教研活动中,我尽管组织了各项活动,可是收效甚微。回顾自己的工作,发现其实我组织的教研活动还处在务虚状态,没能很好地适应课程改革。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57.
周磊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4):171-174
在文化外交越来越受到全世界各国重视的背景下,孔子学院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针对"如何促成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中国文化对外交流政策及传播策略等。当下,我国正努力执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战略任务,成功地促进了孔子学院的全球化发展。孔子学院全球化策略不仅为自身建设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也为世界各国语言文化的交流与推广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8.
59.
互联网所带来的知识获取方式的改变,对高校文学课程的教学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与冲击。教师一方面应借助互联网在资料搜集方面的便利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另一方面要规避互联网所引起的"浅阅读"倾向,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回到作品本身,真正发挥文学课程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的优势。  相似文献   
60.
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问题是当前我们研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回避不了的学术难题。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在进行民间文化的外部世界的简单描述或叙述,而较少关注到文化包括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与发展等内容。由于民间艺术生态的地域性、时代性特征,它可以永恒存在,但并不是所有的民间艺术都能保持永恒。在历史上,民间艺术作为文化品牌被社会接受时,它其实是社会的时尚,并不是遗产,即使在今天,它被社会更广大群体接受时,同样有时尚的成分。那么,保护、抢救民间艺术,仅仅在遗产的意义上去对待其生态,我们常常会感到尴尬,即它的消失比我们所感觉和理解的要迅速,因此,记录其内容,包括对其生态的多种内容记述与必要的技术处理,就成了我们尤为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在培养文化时尚,借以传承、传播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重构中,我们所做的工作尽管是很必要、很重要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又是极其有限的。如何建构或促进民间艺术生态的健康发展,应该说是没有比培养文化时尚,吸引更多的人对民间艺术的关注更为便利了。这里我们主要以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个案解读展开讨论,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