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1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47篇
管理学   623篇
劳动科学   41篇
民族学   73篇
人才学   104篇
人口学   79篇
丛书文集   1152篇
理论方法论   186篇
综合类   2916篇
社会学   361篇
统计学   16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5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周泓 《民族学刊》2017,8(5):21-34, 102-104
社会文化生成与历史生成相互促生.文化生成主要在于文化接触、交往交融而形成复合文化.社会生成,主要指不同形态社会力量(生产方式、主体等)碰撞交流,形成新的社会特质.历史生成,因历史过程、历史事件尤其朝代更替或政权变更,使主体及其文化迁移或滞留,而产生新的社会主体或结构.即历史生成实质涵括或促动社会文化生成.同时,社会与文化生成积淀或敦促历史生成.族属、信仰之转换、转向通常基于文化、社会和历史的生成.即历史生成往往基于社会文化生成.自古代经中世纪至近代,西域文化不断东渐中土,与南北方汉文化交融生成,逐步成为现今汉文化的重要构成.此亦历史生成之内容.  相似文献   
182.
廖杨  蒙丽  周志荣 《民族学刊》2017,8(5):11-20, 97-101
微信朋友圈是近年国内兴起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微信中的朋友圈与现实社会中的朋友圈有共性,但差异更为明显."熟悉"的"陌生人"和"陌生"的"熟人"是微信朋友圈人际关系的两种主要状态.基于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媒介,"朋友"在微信场域中具有多重身份认同和身份建构.通过多样化的象征符号及其表达,微信朋友圈的即时互动和超地域性使其具备了现实朋友圈难以企及的社会资本动员能力和文化张力.微信红包、微信点赞、微言众听、微群讨论甚至微商广告等等,构成了"互联网+"时代微信朋友圈的基本业态和常态.微信朋友圈的出现和流行,在某种程度上看是文化与技术融合的现代性产物.作为文化与技术融合的当代社会交往媒介和载体,微信朋友圈已开始出现了一些后现代社会生活的端倪.  相似文献   
183.
在我国,公益征收既不同于行政征收,又有别于公益征用.公益征收的范围不应仅限于财产所有权的剥夺,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的使用权等用益物权和其他具有财产价值的权利的永久性剥夺,以及财产权的过度限制和行政行为附随效果给公民带来的损失也应纳入征收的范围并给予补偿.据此,公益征收应包括三类:一是国家对财产权的永久性剥夺,为狭义公益征收;二是财产权过度限制,为公益限制;三是公权力附随效果带来的损害,为事实征收.  相似文献   
184.
保险代位求偿权是保险法中的一项专门制度,具有自身独特的地位、特征与功能,在保险实务中的行使很普遍,但保险代位求偿权在行使上有相应的限制。由此,就保险代位求偿权在适用范围、第三人、时效等方面的行使限制情形作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85.
在考察"是"与逻辑的关系之前,首先应该明确"逻辑"与"逻辑学"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本文认为,无论将逻辑等同于逻辑学,还是取消本体性质的逻辑,将之归结于逻辑学的规定,都是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皆欠妥当.承认逻辑的本体地位是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6.
高校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使命。要变传统服务型高校图书馆为现代学习型高校图书馆,推动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变;要为学习型社会提供终身学习的条件和环境;要通过创建高校图书馆的学习型组织推进学习型社会发展。高校图书馆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它肩负着教育、培养、塑造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8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云南西北部怒江、独龙江流域居住的独龙族、怒族等邻近族群之间存在着一种共通的"议式语言".这种仪式语言通过宗教祭祀活动以及分享杀牲后的肉食过程体现出来.在这一地域社会中,各种社会、政治和经济关系都依赖于这种仪式语言展开.虽然目前这种分享的仪式日渐式微,但分享的意识依然体现着族群内部的"社会结合"方式.通过独龙族仪式语言的个案分析,旨在与利奇关于克钦社会的"仪式语言"研究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88.
周飞舟 《社会》2017,37(4):143-187
本文是对费孝通先生晚年思想转向之成因的研究。费孝通晚年的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力倡"文化自觉",由早年注重西方文化变而偏重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费孝通晚年著作的详细考察,本文认为,费孝通的思想转向是他在对中国现实社会的不间断的调查、实践和反思中形成的。这种思想转向是一种"社会科学"的转向,而不是文化立场的转变。本文以四个部分来论述这种转向的发生。前两个部分讨论费孝通晚年谱写的"两篇文章",即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研究、民族和边区开发研究。在这两个领域的经验研究中,费孝通都遇到了社会学和人类学上的挑战,他发现:乡村工业、民族和边区的发展都不只是经济社会政策的问题,甚至也不是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问题,而是和其背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心态和文化有关。如何把握这些心态和文化,是本文的第三个部分,即费孝通晚年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费先生从英国人类学家Leach因《江村经济》所提出的两个方法论问题入手,在生命的最后十多年里展开了漫长而严谨的反思。反思的结果一方面是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新看法,也是对上述两个经验问题的总回答,另一方面是对"文化自觉"理论的方法论补充。本文的最后一个部分讨论的是费孝通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家,晚年如何身体力行,在"差序格局"中"推己及人",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是为真正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89.
尧舜时代中国确定了家庭的重要地位和家庭建设的基本目标,还以孝为核心确定了家庭生活的道德准则。舜作为中华道德文明先祖,在践行孝悌准则,构建和谐家庭,推进全社会家庭建设,促进社会治理等方面费尽心力,卓有成效,影响深远。但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社会特别重视家庭,中国人往往公私不分,公德意识匮乏,对人对事总要区分远近亲疏等,这些也与舜德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190.
握手     
周长风 《人才瞭望》2017,(19):78-79
老张在殡仪馆做火化工,这份工作听起来不怎么样,可收入稳定,待遇不错.在单位,领导重视,孝子家属尊敬,他也没觉得自己矮人一截.不仅如此,有时候遇到有地位的人来火化,主任都会专门跑过来叮嘱一番,你是咱们单位的老师傅了,工作一向兢兢业业,这次一定要把工作做到最好.后面的亲属也会很客气地递过来两包好烟,不要都不行.普通人家的孝子亲属,有的也会专门跑过来意思意思.这个时候,老张都会把人家的心意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