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为实现欧洲各国教师教育的共通性,促进教师在欧洲各国的流动,“欧洲教育结构调整”项目制定了教师教育标准,对教师教育的学位资格框架、能力标准、学分转换制度和学习、教学、评价方法及质量保障与提高进行了详细阐述。教师教育标准彰显出面向利益相关者的综合化价值取向、以能力为导向以及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特征,对欧洲各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2.
仁义礼智信的具体内容中积淀了中华民族一些优良道德传统,并被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充分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重新赋予其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内容,将会建构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体系。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将“温良恭俭让”纳入学生行为规范的基本范畴,让学生接受与时代同步,并被注入新时期元素的传统道德教育和熏陶,将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的工作,将会在不远的将来被检验是一项卓有成效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23.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向来都是组织理论者们分析的焦点。本文在开放视角的分析范式下,指出环境在组织研究中地位的演进经历了四个阶段:将组织视为一个封闭的系统,无视环境的存在阶段;将环境纳入研究视线,但把环境视为制约因素,环境在与组织的关系中处于主体地位阶段;将环境视为一种有利因素,组织在与环境的关系中是主动的、理性的,提出组织对环境的塑造和驾驭阶段;全面关注组织与环境的互动,并更多地从合作的角度来看待环境,强调组织与环境的互相渗透,组织与环境的界限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24.
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校社会工作已经相当成熟,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传统学生工作模式功能上的欠缺为专业学校社会工作嵌入高校学生工作体系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性。在此制度背景下,笔者梳理了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借用社会互动模式视角,从“学校.家庭.社区”等方面对大学生小米这个典型个案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5.
生态社会主义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 2 0世纪 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绿色运动 ,在 80年代末、90年代初臻于成熟。生态社会主义主张把社会主义运动同生态运动结合起来 ,力图开辟一条既能消除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 ,保护地球上人类生存的绿色环境 ,又能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本文分析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理论 ,提出生态社会主义实践进展及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英国科研评估活动"科研卓越框架(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简称REF)"第二轮评估于2021年5月正式开始.本轮科研评估是在上一轮2014年科研卓越框架的基础上,在专家遴选制度、跨学科评估、评估标准比重以及投诉机制的建立等方面有所改革,呈现出卓越、公平、多元的新动向.以此建议中国的科研...  相似文献   
27.
慕尼黑工业大学是德国高水平理工大学的典范。追溯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发展历程,剖析其办学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可以发现,在德国高等教育传统下,慕尼黑工业大学敢于超越"洪堡理念"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确立符合时代特征的办学理念,辩证地处理办学理念保守与创新的关系是大学提高办学水平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8.
阈限被视为社会变迁的原初动力,阈限理论从结构与交融的辩证关系中解释社会进程。阈限阶段的特征是交融。交融具有消弭冲突和维系社会的功能。但学界对阈限理论尤其是交融的探讨并不充分,交融被结构的光辉所遮蔽。本文通过回溯阈限理论、廓清“结构”概念、捋顺“交融”意涵,期望阈限理论的价值被重新发现。此外,对于多样性和流动性显著的现代社会而言,全面检视、反思和发展阈限理论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