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市场经济真正的伦理基础,并不是人们的自利之心,而是互利精神,市场经济的划时代意义,不仅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迄今为止最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而且也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有效地解决利己与利人这对人类社会深层矛盾的经济机制,使经济活动可以做到在互利基础上来进行。  相似文献   
32.
近日读到南华大学张多来、周晓阳等教授合著的《和谐社会视野中大学生诚信建设研究》,这部专著,共有8章28.5万字。2010年3月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精品力作,读后使人振奋和鼓舞。该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构建校园诚信文化,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为价值目标,采用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思路,先阐述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理论,然后分别论述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具体措施。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3.
文章指出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先进的社会制度 ,也是一种崇高的伦理道德价值体系。它始终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目标。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使其发展真正能够成为推动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规定和保证。“以德治国”正是从这种客观要求和价值规定中必然引申出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34.
个体道德德性的形成包含两个基本过程,一是个体道德理性的形成,一是个体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完整的德性养成教育实际上也包含了两个基本过程,一是个体道德理性的启蒙教育,一是个体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前者是后者的精神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生活外化.当代社会从经济、政治到文化领域,越来越多地走向开放,社会呈现的不再是单一的伦理价值体系,而是多元共存的价值图景.如何加强价值启蒙,同时注重生活养成,是当前未成年人德性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5.
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架构完善更加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作用。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创新性发展,新时代道德建设的构建路径不仅强调促进价值观的转化认同,还注重坚定文化自信以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更应最终落脚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37.
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指导和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从来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思想体系,重视人类文化遗产是其本质的要求。它的开放的心态和海纳百川的襟怀,乃是出于对人类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自觉把握和理性地遵循。坚持批判继承的方针,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性和现代性、先进性和广泛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综合创新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8.
人作为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的统一体决定了人有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双重性。人的需要的无限开启,是由人之存在的精神性、自由性引起的,精神需要的无限发展可能将人引向一个可以遐想的美好未来,而物质需要的无限发展却会造成对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所以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合理地对待限制人的物质需要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39.
高等学校开设的“两课” ,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在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 998年 6月 ,中宣部、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规范了现行“两课”课程方案。广大“两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 ,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 ,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对这些方法进行认识总结和归纳 ,使之理论化、系统化 ,应该说 ,这是一项亟待下功夫去解决的很有意义的工作。《“两课”教学法研究…  相似文献   
40.
从宇宙演化论或生成论的角度来理解<老子>的"道统有无"说及"道论",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但实际上,<老子>的"道统有无"说及"道论"主要是一种存在论而不是宇宙论,<老子>的"道"也主要是由人的思维对存在作出本原性思考而得到的一种认识,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最终根据;而这种本原和根据又体现为多层次的"有"与"无"相互依存的结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