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4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漫谈伦理学中的“三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界,经过十年来的努力,“一分为三”与“三分法”的命题终于得到确立。现在,我将运用“三分法”去改变伦理学的原有格局,是否真有道理?希望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展开学术争鸣。一、道德评价三类型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任何事物进行评价都是采用“两分法”。肯定、否定;积极、消极;好的、坏的。在这种思维方法的指导下,人们对于道德进行评价也是采用肯定、否定“两分法”,并据此把道德及评价分为两大类型:褒扬、谴责;高尚、卑劣;有德、缺德;善、恶,爱、恨;……等等。  相似文献   
52.
三足鼎立与三分归一─—从《三国演义》看“三”的运用坚毅在明代文学中,罗贯中著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毛宗岗父子评改后叫《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中出类拔萃的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古典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取材于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的《三国志》和元代话本《...  相似文献   
53.
1982年春,我在哲学上倡导“一分为三”、“三分法”。当基本原理的阐述和论证告一段落之后,就着手探讨它在各门学科中的运用。本文试图运用“三分法”探讨伦理学的格局,希望引起专家、学者们的讨论。一、道德评价三类型  相似文献   
54.
“正当二分法”与“不当二分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分法”的提出,并不是为了反对“二分法”,只是要求把“二分法”区分为“正当二分法”与“不当二分法”。主张坚持“正当二分法”,放弃“不当二分法”,正确使用“科学三分法”,即立体思维方法,并确立立体矛盾观。  相似文献   
55.
科学·民主·法制──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坚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提出、论证和强调了科学、民主、法制三个带根本性的原则问题。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  相似文献   
56.
外国哲学史上的"三分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外国哲学史,实际上主要是指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是习惯于用"两分法"去说明世界的,但也有不少哲学家运用了"三分法"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三元论,亚里士多德的三段式,斯宾诺莎的三类观,卢梭的圆圈说,康德的三一式,黑格尔的正反合,摩尔根的三时代,弗洛伊德的三层次,武谷三男的三阶段,波普尔的三世界等.所有这些"三分法"的思想观点,值得我们很好研究、批判继承、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57.
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坚毅王智同志发表了《关于“检验真理”的几个问题》(《东岳论丛》1994年第3期,以下简称王文),我拜读之后,非常高兴。尽管如此,但我还是有些意见,现提出来共商。王文认为,“检验的对象应该是认识而不是真理”,所以“检验真...  相似文献   
58.
坚毅 《江西社会科学》2004,1(3):179-184
事物也好,矛盾也罢,都可以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哲学上的最高概括是具体情况(事物、矛盾、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是同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命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一分为三.把"一分为二"绝对化、唯一化、神圣化的哲学观点是有缺陷的.  相似文献   
59.
根据马克思思格斯的有关论述,人的本质与人类的本质,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作为人类之“人”的本质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作为人类之“类”的本质具有劳动属性、文明属性、创造属性。两个三重属性都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它们分别构成人的本质属性和人类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60.
中共三代领导核心思维方法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三代领导核心的思维方法是一脉相承的 ,但侧重点不同。毛泽东强调的是“两分法” ,也有“三分法”思想 ;邓小平则把“两分法”和“三分法”并重使用 ;江泽民大量使用的是“三分法” ,也运用了“两分法”、“多分法”。“两分法”、“三分法”、“多分法”同属于唯物辩证法。可见 ,把“两分法”绝对化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