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04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221篇
社会学   67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劳动权利与义务立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龙香  何玲 《理论界》2005,(6):212-213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享有的权利义务由于其地位、身份的特殊而理所当然地高于普通劳动者,本文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身份地位及权利义务的特殊性入手,分析目前国内关于高管人员的立法现状,试图在公司利益与高管人员个人利益冲突时寻找出一个最佳利益平衡点,并讨论如何解决在这些冲突中所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2.
~~宋四六话的兴起与骈文理论的演进@莫山洪$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柳州545003~~~~~~  相似文献   
453.
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与共和主义民主理论,都是以主体性哲学为理念,建立在实践理性的基础上。作为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与共和主义民主理论的超越,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思想是以交往理性为基础,以现象学派的主体间性哲学为理念。为了对协商民主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作出恰当解释,他提出了协商民主运用的前提,即参与者在共同的生活背景下,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理性商谈。哈贝马斯认为协商民主具有以下优点:强调协商一致性,努力减少异议风险带来的潜在危害性;它注重吸收多数而不是排他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扩大多数人统治的规模而不是满足于勉强过半的多数人统治。以此为基础,哈贝马斯概括出协商民主理论的特点:平等性、公开性、包容性、责任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454.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仅停留在制度层面或员工职业生涯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不一致等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现状的分析,研究和思考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科学组织实施员工职业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55.
本文结合笔者教学体会,着重对比中,美学生的文化差异,并从价值观角度分析其产生及赖以生存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原因,以便正确审视教学效果和标准。  相似文献   
456.
457.
458.
实况     
银行、商场、宾馆、金店、写字楼、住宅区、停车场、楼梯拐角、红绿灯下、公园小径……在城市里,所有你经过的地方,布满了摄像头。  相似文献   
459.
何玲 《南方论刊》2013,(2):89-90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农场工会女工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农场女职工围绕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学技木、提素质、开展劳动竞赛,为早日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农场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460.
"社会融合"是西方移民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在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研究中,通常更多考虑到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目前我国关于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研究的普遍思路是从身份认同的角度考察流动儿童对城市和农村的认知,或从城市认同的角度分析流动儿童是否对流入地产生归属感,是否形成了"当地人"的身份认同,进而推断其主观社会融合程度的好坏.尽管有学者提出了流动儿童多元身份认同概念,对城乡二元身份认同的前提假设提出了质疑,但突破城市融人身份认同的探讨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