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55篇 |
免费 | 41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62篇 |
劳动科学 | 47篇 |
民族学 | 135篇 |
人才学 | 47篇 |
人口学 | 39篇 |
丛书文集 | 770篇 |
理论方法论 | 136篇 |
综合类 | 1409篇 |
社会学 | 196篇 |
统计学 | 7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111篇 |
2013年 | 112篇 |
2012年 | 121篇 |
2011年 | 137篇 |
2010年 | 134篇 |
2009年 | 153篇 |
2008年 | 135篇 |
2007年 | 155篇 |
2006年 | 174篇 |
2005年 | 144篇 |
2004年 | 128篇 |
2003年 | 119篇 |
2002年 | 122篇 |
2001年 | 97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92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42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30篇 |
1982年 | 29篇 |
1981年 | 30篇 |
1980年 | 26篇 |
1979年 | 15篇 |
1959年 | 10篇 |
1958年 | 8篇 |
1957年 | 12篇 |
1955年 | 8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江西是国民党发动的十年反共内战的主战场,是红军长征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国共双方积怨之深,人民群众受压迫之重,在国内首屈一指。是七七事变,促使国民党江西当局放弃严密限制民众抗日救亡运动政策、放弃反共政策,并坐下来与共产党江西地方组织及红军游击队谈判,从而在江西迅速形成全省抗战局面。因此,七七事变是江西政局由内战转为抗战的枢钮。文章从七七事变前后江西民众抗日爱国热潮的发展、国民党江西当局对共产党态度的变化、共产党江西地方组织为实现抗战局面的努力等方面,阐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42.
本文针对目前文学语言研究尤其是解读心理研究存在问题,试图借用心理语言 学有关倒转换原理,对这一问题作出新的探讨。文章认为,倒转换不是语词向心理的简单 逆转,而是一个语言■心理的综合过程,它是通过准句式的组织及其与经验单元的相互作 用,达到对作品所描述的事象以及不同层次意义的组构理解。文章还认为,解读转换的初 始阶段,是文学理解过程中各种现象的发生原点,透过它,可以洞悉文学创作与欣赏的许 多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43.
44.
万龙生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53-57
学术的生命在于百家争鸣.要解决新诗形式的理论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展开讨论.吕进先生说"有如散文的基础是内容,诗的基础是形式."[1]没有诗的形式,也就没有了诗人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新诗多数不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们还不成形.因此,如何认识新诗的形式问题便成了发展新诗的矛盾焦点.丁鲁认为,片面发展自由诗的中国新诗,正处于迷茫的困境之中.其根源主要在于"内容决定形式"的机械论没有得到应有的批判.因此,当前新诗一切问题的突破口,就在于加强格律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除此以外别无其他出路.黄淮、周仲器认为,格律诗中的"自律体"与"共律体"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前者是"一诗一律",后者是"千篇一律"."自律体"与"共律体"的矛盾运动是中国格律诗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下新格律诗的"自律体"与"共律体"的继续创新并互动演变,必将迎来中国诗歌形式的第三次伟大变革,实现中国诗歌的真正复兴.万龙生认为,戴望舒对于诗中的音乐性曾经有过偏颇、极端的认识,而且在自己的创作中予以贯彻;但是,他后来对那种意见作了修正,并且在创作中实现了向音韵的回归.这一过程,证明了音韵的魅力以及音韵对于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46.
人的全面发展视野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桥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138-142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过程中,应转变思想观念,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社会主义建设好生态文明的信心和决心,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理论支撑;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完善生态制度体系,建设和谐社会,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7.
近代中国接受的是苏式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哲学。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哲学经毛泽东等人的阐释逐渐“中国化”并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流。它是一种实践性与通俗化更为显明,既有教条与政治化倾向,也有实事求是之精神,并注入了民粹主义(或民本主义)、儒家哲学等中国传统思想资源的带有苏式与中式双重特色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48.
广东省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九月四日在广州隆重开幕。讨论会为期四天,主题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孙中山的伟大功勋。参加讨论会的专家学者和史学工作者一百多人,为大会提供论文三十八篇。在讨论会上,代表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史论结合的原则,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伟大功勋,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49.
对于经济责任制,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去考察。经济范畴有很多种,有的存在于生产领域,有的存在于分配领域或流通领域。经济责任制属于哪一领域呢?有些同志把经济责任制归结为分配形式,这显然是个误解,是由于把农业生产责任制中的“包”字用于工业而引起的。其实,即使是农业生产责任制中的“双包”形式,也不能单从分配形式上去理解,它首先是在土地的所有制性质不变的情况下,使土地更好地同劳动者相结合,并在分配上引起相应的变化。推行工业经济责任制初期,的确讲过“包”字。但是,随着经济责任制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