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61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28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352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707篇
社会学   78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21.
罗马法上的人格同时规定了人在公法与私法上的主体地位,是一种通用型人格,因此罗马法上的人格是法律主体资格而非权利主体资格。德国法上民事人格采取的是权利能力理论,而商事人格采取的是商人"身份人格理论",即商人既是一种身份,又是商事主体,商人在获得商人身份的同时获得商事人格,成为商事主体。某一主体可以同时获得多重人格"面具",也可以仅仅获得单一人格"面具"。民事人格、商事人格等独立的类型化人格所形成的人格多重性,其缘由在于诸法合一向诸法分立的转变以及社会分工加深了"完整人"向"局部人"的蜕变。现代人格理论的缺陷在于将民法上的"人"当作法律上的"人",试图以"局部人(民法上的人)"替代"完整人(法律上的人)",将类型化人格(民事人格)作为通用型人格使用。  相似文献   
222.
从1915年到2015年,《新青年》已走过百年历程.经过百年的沉淀,站在今天的高度,可以看到《新青年》是拥有自己的文化本质的,即一种跨文化的视野.首先,《新青年》秉持的是一种激进而又严谨的文化姿态,这是其具备跨文化视野的内在动因;其次,《新青年》展现的是一种开创现代而又继承传统的文化品格,体现的是传统与现代的跨越;最后,《新青年》表露的是一种关注本土而又通向世界的文化眼光,体现的是本土与世界的融合.跨文化视野是《新青年》最具本质意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223.
224.
投资者是否可以利用“软”信息来识别公司的真实价值?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人在提供虚假信息(如撒谎)的时候会流露出负面情绪,进而反映到面部表情上。论文以2009年至2014年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分析公司上市后的业绩变脸幅度与其董事长在IPO路演讲话时的负面情绪水平之间的关系。为了提高结论的可靠性,本研究首先基于实验室实验方法设计欺骗行为实验,检验了Facereader软件测量面部表情给出的负面情绪值与欺骗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指出可以利用董事长在IPO路演讲话的面部表情来识别公司的真实价值,该结论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25.
近代西欧的改革与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革与现代化是近代开端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两大潮流。在西欧近代史上,政治改革对于政治现代化,教育改革对于思想意识现代化,经济改革对于经济现代化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三者之间互相影响、彼此促进,推动着各国现代化进程。改革是现代化的出发点和发展环节,现代化是改革的最终归宿。只有抓住改革的有利时机,才能迎接挑战,解决时代命题,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226.
本文运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实际,比较充分地论证了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相容性,提出并且着重分析了实现相容性的基本条件:第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法律的权威与共产党的权威的关系;第二,运用法律手段切实保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第三,正确处理党和政府的关系,坚决克服以党代政现象  相似文献   
227.
《我国最早的歌舞剧<公莫舞>演出脚本研究》一文刊于1989年,疏漏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类:引书不慎,将其中错误连带抄来;或前人校刊结果原不错,作者却加上错误的解说。不明古代地理与汉代施政常规,随意发挥,前后矛盾。不顾诸本铁证,不明文献章法结构,轻率改字。引用书证断章取义,有违历史事实。不遵循校勘学的通行原则,滥用声训等方法。错误地解说舞名、舞容,任意增置角色。不明所引文献涵义,解说逻辑混乱。  相似文献   
228.
<诗·周颂·振鹭>一篇是周王室对来朝诸侯的赞美和勖勉之辞.<振鹭>一篇多处运用成语,使诗篇在语言方面表现出灵动而不失典雅的特色.诗篇中"无斁"、"夙夜"、"永终"皆王国维所谓"成语".由该篇成语之讨论,可见周礼之用语规范.作为礼之体的重要表现,成语的意义与政治有密切关联.就<振鹭>一篇而言,"无斁"、"夙夜"、"永终"等成语是在"以宾礼亲邦国"这一观念的基础上使用的.  相似文献   
229.
公法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宪政.在公法的视野下可以通过对立法权、行政权进行规制等多种方式实现完政,行政诉讼就是这多种方式中的一种,而且是一种较为稳妥的逐步推进的方式.行政诉讼遵循着公法的规律.保护救济公民的合法权益,监督控制着行政权的行使.从行政诉讼到宪政,按宪政的要求来推进行政诉讼,在二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式发展,这对构建公法共同体,实现对公权力的有效规制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30.
民法典具有不合目的性、不周延性、滞后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而习惯的地域性、广泛性、非正式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可以弥补民法典的固有缺陷,因此我们将来的民法典应该将习惯列为民法渊源。我们应该在进行全国范围习惯调查的基础上将符合要求的习惯通过加工、设计融入我们未来的民法典,而不应该急功近利的一味移植国外法律。在司法实践中,习惯应该作为证明对象看待,由主张援引某习惯的当事人负责举证,当然法院有查证的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