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8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创造性的运用弗洛伊德关于心理人格的理论,围绕<红楼梦>中钗黛争"宝"这一主线,揭示了两位女性在本我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而受本我驱使的自我的表现形式却迥然不同,但她们最终都成了超我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2.
王统照不仅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而且是文学研究会发起成立的关键人物。在12名发起人中,原北京“曙光”月刊的成员占三分之一,主统照是“曙光”月刊的核心人物。当年,正是王统照把南北(上海、北京)两地的文学青年联系在一起,进而酝酿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  相似文献   
13.
不久以前,十分欣喜地在《柳泉》创刊号中拜读了郭同文同志的《<壮丽的征程>——王统照先生生平简介》(以下简称《简介》)颇受教益。 王统照先生是我国“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他毕生以自己的创作成果和革命实践,为促进新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他逝世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纪念他,研究他,为他撰写文章,这很有意义。但是,这一工作还在刚刚开始,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王统照的诗歌理论为参照,结合诗人的具体作品论析了其旧体诗刻意追求"风骨”、"意境”、"象征”与"用典”所形成的独特美学意蕴和风格取向.也简要探讨了传统文化对其艺术风格的形成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对热印头进行高温存储实验、震动实验、脉冲加热实验和实际打印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热印头失效的五种模式,并分析了各种模式的失效原因;论述了提高热印头寿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自从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序言》中论定王统照早年强调“爱”和“美”,从这理想的境界(指《春雨之夜》——笔者)走到《山雨》那样的现实人生的认识,当然是长长的一条路”以来,人们几乎一致公认《春雨之夜》是以浪漫主义为基调的作品。建国后出版的各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一些评论文章,往往由于篇幅、立论的角度等多种原因的限制,一般只以《春雨之夜》中的三五篇为例,简论它们在“爱”和“美”的追求上的表现以及在作者创作道路上的地位和意义,因而我们还很少看到那种在对《春雨之夜》的每一篇都作了深入剖析,细密研究基础上的总体批评文章。本文试图从总体研究方面作出些努力。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一谈对《春雨之夜》的创作特点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一八九七年 (清光绪二十三年 丁酋) 二月九日(旧 历正月初八)生于 山东省诸城县相州 镇一个封建地主家 庭。 名统照,字剑 三,他的多数作品都以本名或剑三署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用过韦佩、恂子、息梦、默坚、鸿蒙、鉴先等许多笔名发表文章。 一九○二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五岁,始读私塾。 一九○四年(清光绪三十年甲辰)七岁,父去世。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十六岁,读书于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  相似文献   
18.
谈及中国现代话剧的创作实绩,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曹禹、夏衍、田汉等人的剧作,很少有人知道诗人兼小说家的王统照“五四”时期也曾在戏剧园地里进行过笔耕。事实上,早在1921年王统照便发表了论文《剧本创作的商榷》,稍后又于1922年发表了七幕话剧《死后之胜利》。他在话剧理论倡导与剧本创作方面不仅时间早(《死后之胜利》与陈大悲的《爱国贼》、田汉的《咖啡店之一夜》同年发表),且剧本为多幕剧。在此之前,除陈大悲等少数人的剧本之外,一般以独幕剧居多。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文章具有鲜明的现代美学观念和剧本独创性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著名作家王统照的生平活动中有这样一段引人重视的经历,他于一九三一年三月离开黄海之滨的青岛,来到“风沙莽荡”的东北小城四平街(即今四平市)旅居了两个多月。其间,他以在此地的东北第一交通中学任国文代课教员为名,把四平街作为旅行东北各地的落脚点,在“九一八”事变前对东北的现实社会作了一番调查,同年夏初返回青岛。事实上,王统照在东北的时日,正值三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