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当今时代正处于从反思和超越现代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形态的历史新时期,这应该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层价值参照和理论依据。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在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创造生态文明形态的过程中,扬弃消极差异,保留和发展积极差异,增强农民的文化自觉,依托农村潜在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逐步提升农村文化的社会定位,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构建中国的和谐社会。中国新农村建设道路或模式的选择,适于采取不同于过去那种“一刀切”、抹煞一切差别的“差异趋同”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化道路,主要在于依托农村现实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无公害经济,在建设“和谐农村”的总体目标下,逐步实现农业的市场化、农民的市民化与农村的生态化。切实增强农民的主体能力和市场素质,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在继续加大外部社会力量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的同时,破除中国传统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等级分隔,消除一切形式的对于农民的歧视性文化,全面构建中国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