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为了建构一套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评估机制,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研究通过对厦门市社会工作评估实践的调研,呈现本土社会工作评估的实施,反思当前评估的瓶颈.研究剖析发现:当前运行的社会工作服务评估机制存在评估主体错位或缺位,评估队伍参差不齐,评估标准个性不足,评估程序有待规范等问题.结合问题剖析,立足项目制的运作逻辑,以合作式评估为方向完善社会工作评估视角和以统合式为视角完善社会工作评估内容维度.研究提出以项目制为核心的社会工作评估转型参考方案,从专业服务、项目管理和项目成效三维度促进社会工作服务评估机制的完整性,确保有效实现社会工作评估的绩效考察和专业成长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2.
督导是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重要环节,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的现实处境使得实习督导一直处于滞后阶段,严重影响了学生实习的质量.批判教育学以"赋权"作为核心价值取向,以"解放"为最终目标,为实习督导模式的本土建构提供新的启示.批判教育学视角下的社会工作督导模式,透过积极、民主的督导关系,持续不断地进行对话,批判反思师生的主体意识,努力培养学生批判精神与能力视角,型塑互惠学习的价值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残疾人群体数量众多、问题多元,使得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有效回应残疾人需求,世界各国积极探索具有本土历史文化特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家庭作为残疾人最重要的生活场域,逐渐成为残疾人福利政策关注的新焦点。研究通过对国际残疾人家庭政策演进历程的梳理,以残疾人家庭本位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研究维度将政策历程划分为兴起期、巩固期、平缓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在政策演进逻辑的梳理中,发现各国残疾人家庭政策在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三种福利模式中不断对话并实现融合发展,总体呈现出动态提升家庭生活质量的理论遵循。本文立足梳理国际残疾人家庭政策在残疾人权利实现、水平动态调整和生活质量保障三个维度,为中国残疾人家庭政策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增权途径:福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以福州罗源县“983”项目为个案,借助增权社会工作理论分析该项目在帮助留守儿童的策略选择,包括支教、探访、资金援助等方式。结果发现,这些策略比以往研究更具有实践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增权思维但执行不彻底。研究结合增权的核心理念在原有方式上从个人、人际、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建议,以促使留守儿童发展更加积极的自我,实现真实的增权。  相似文献   
15.
作为后现代取向的主要代表,社会建构论主张知识是建构的,是处于特定文化历史中的人们互动和协商的结果。这样的思维对传统社会工作的理念与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引领着社会工作新的转向。社会建构论转向的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在平等、合作的关系下多元对话、共同承担的过程,以此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本质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社会政策作为政府回应农民工群体流动的重要制度措施, 在不同的时期遵循着不同的建构逻辑。通过对1978—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政策公报中关于农民工的社会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 发现农民工社会政策的建构逻辑经历了从流动控制向制度吸纳的转向。在西方社会权利理论和本土社会现实的双重启发下, 中国农民工社会政策未来的建构将遵循社会权利逻辑, 注重社会公平, 强化农民工的主体性, 建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厦门国仁工友之家为代表的公益性非政府组织中外来务工人员的深入访谈,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以赋权理论为视角,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在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方面的途径和作用,包括激发个人潜能,提高工友效能感与全能感;构建网络资源,改善个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行动与社会目标,促进社区发展等.并对非政府组织如何更好地为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服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实践性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特质,社会工作理论试图将专业理论建构与干预方法的实践性结合起来。研究从实践逻辑出发,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做出另一种阐释,认为其经历了病理学实践取向、社会与结构实践取向和生态增能实践取向三个逻辑转向阶段,这种发展逻辑展现出社会工作理论的应用张力,为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国际视角。根植于西方社会价值与文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运用中依然面临着诸多的困境。研究尝试以互构为切入点,从文化、制度和实践激活三个角度构筑一个能动的、生态的本土化交互策略,挖掘中国社会工作本土的实践智慧,提出了一个以全球思维和本土行动为核心的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大力推进,社会工作评估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评估是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实现促进服务、社会交代、内部管理、争取资源等目的。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出台了社会工作评估办法。总体来看,这些评估办法对于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质考虑不足,更多关注效率与问责,指标化式的管理主义思维较重,不利于促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完善与优化社会工作评估机制,应逐步健全评估制度,积极培育评估主体,不断完善评估内容,严格设计评估程序,确保有效实现社会工作评估的绩效考察和专业成长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20.
作为农村发展的未来,留守儿童是乡村振兴战略关注的重要群体之一.有效优化现有帮扶体系,生成全面持续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制,成为拓宽乡村振兴发展空间的重要环节.研究引入生态系统理论,基于以社区为本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通过行动研究法改进农村留守儿童帮扶体系,探索实现长效化农村留守儿童帮扶的路径机制.研究发现,为了有效破解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帮扶体系所面临的困境,可以在乡村振兴的框架下从需求把握动态化、家庭运作有效化、帮扶体系持续化三个关键要点出发,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帮扶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