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浅谈李渔的“恋母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渔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深厚的"恋母情结",这主要是由他矛盾的心态所规定了的.同时,这一"情结"的生成,又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表现出一种对传统"父权话语"的反叛和对情感的重视,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可人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2.
进入民国,因辞赋创作所依托的旧学体系被冲击,以及清代考校律赋的科举制度乃至整个封建制度的结束,赋体彻底失去了现实创作的需求,而成为历史性的文学标本。因此民国时期对赋体的研究,既是文学的研究,也必然地含有历史研究的要义。而民国时期也是中国社会整体从漫长而封闭的封建状态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阶段,无论是文学研究还是历史研究也都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治学思维与研究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试从历史研究层面去探讨民国赋学与古典赋学在方法论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23.
在中国古代赋学话语中,“源于诗”是一个经典的赋源表达,从班固的《两都赋序》一直持续到清代末年,历代赋论者无不如此。亘古不变的叙述凸显出赋的讽谏和颂美情怀,大多非关赋的起源的文体阐释,而更多焦虑的是赋的政治地位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诉求。魏晋以来的体性之辨,尤其是元明两代,赋论者多认定赋“属于诗”,瞩目于赋的“诗”性面相,开启了赋学批评由政治内涵向诗学话语的嬗转。除却唐宋以来的辨体批评这一重要的内在驱动力,元明两代的崇骚重情的时代氛围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
"道情"小释     
“道情”是唐宋以降以道教故事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说唱艺术。道情由道教走向民间,其体制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对道情产生时间的判断,应以不同的类型体制为准则。道情从东汉的“道歌”到宋代的所谓类似“鼓子词”的说唱艺术,一直到明代才产生真正以讲述道教故事为主的叙事体和道情剧。所以,从作为一种说唱形式而言,“曲辞道情”应是唐代产生的,而作为叙事意义上的道情则是从明代才开始的。从发生学意义而言,唐代尊崇道教,《九真》、《承天》等宫廷道乐的产生对“道情”的孕育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唐代沿袭历代郊庙制度,民间…  相似文献   
25.
科举试赋始于唐朝,起初以"赋兼才学"为核心,经学家、古文家、辞赋家讨论的是辞赋取士能否为国家择选真正的饱学之士.然而从唐代中后期至两宋,尤其是随着政治层面党争的加剧,文学意义上的辞赋取士与经义取士衍变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使得试赋之争具有浓厚的意气之嫌与党争色彩,由此辞赋的创作就不单纯是辞赋"因体代变"的纯粹文学意义上的变革,而具有了时代思潮、政党之见、君子小人之辨的政治品格.唐宋两代的科举试赋只有从这个维度上去理解,才能阐发其中的历史流变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6.
文学结构的探讨,缘于学术视野的不同而呈现出面貌各异的景观,西方新批评的形式语法,深层结构,中国传统的因文叙事、三复情节,等等,而概观言之,多数学者拘执于文学的表面结构与形式因  相似文献   
27.
黄庭坚的祖籍并非江西修水,据《余姚彭桥黄氏宗谱》记载:黄庭坚与现在的浙江慈溪市彭桥人同宗,而分属“瓶窑支”。他的祖籍应是浙江余姚,直到他的儿子黄相才另立谱系,在江西分支分派,传衍下来。  相似文献   
28.
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空间的文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小说形成重视空间的审美趋向,无论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巨制均是如此。叙事空间和单纯的环境描写亦有所不同,具有明显的观念化取向,这主要是因古代哲学传统中重视自然的观念所致,而园林艺术、万物为道之表现的思维方式也影响了古典小说体制的建构生成。  相似文献   
29.
庄子的“以文为戏”“解衣般礴”“无乐之乐”,体现了“基于自然”的真正的艺术精神,对我国诗化小说、音乐、绘画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后世的艺术理论与实践发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0.
占卜与叙事——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占卜在古代是一种预测吉凶的方法,很早就被引入到叙事文学作品中,如《春秋左氏传》中就有很多卜筮方面的记录。随着叙事文学的发展,占卜在后世的小说创作中愈来愈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洐化成小说叙事的预叙与“首尾大照应、中间大关合”的结构模式,从而使中国古典小说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