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5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21.
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德国新闻媒体纷纷指责基督教新教士的中国传教活动;针对这种指控,德国新教传教士一方面极力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辩护,另一方面也试图找出引发义和团"暴乱"的"真正"原因;他们把所有的责任和罪过都归咎于中国和中国人,并以此论证西方列强对华政策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22.
英国著名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用"革命""资本"和"帝国"三枚放大镜片看19世纪,可见该世纪的"精细"与"凄美"了。但当大师的"史学透镜"移至20世纪时,却只看到"极端"二字,令人对这个刚刚逝去的百年心生敬畏。历史与史学发生着"天崩地裂般"变动,而史家求索历史的责任也更为艰巨。本期笔谈的七篇文章恰好集中于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产生很大影响的三个国家——英国、德国和俄国(苏联)之上,论题涉及思想史、社会史、史学史、中外关系史及冷战史,反映了中国学者对世界近代现代史重大问题的思考。2012年10月1日,95岁的老左派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已经告别人世,但他留下了亲手创刊的Past and Present,让我们循着"过去与现在"这个永恒史学主题继续探索吧!  相似文献   
23.
孙立新 《唐都学刊》2014,(6):118-122
端透定泥来精清晓匣影十声纽多数字读作合口呼,这是关中51处的特点;见溪疑三声纽字,西安、咸阳、渭南、商州等多数方言点读作[γ]韵母,丹凤、洛南、华阴、黄龙、洛川、凤县、宝鸡、麟游、千阳、陇县、富县、定边读作合口呼韵母,凤翔读作[uo、■]韵母,岐山蔡家坡读作[γ、■];关中方言读作[a]韵母的字限于透定影三声纽的"他大阿","大"字在关中中东部白读如"堕"或"唾";"哪"字在绝大多数方言点音变如"阿",在东部合阳等处音变如"γ";"那"字在许多方言点读如"奈"。"舵"字在关中方言里读作阴平或阳平调,"左"字在关中许多方言点读作去声调。  相似文献   
24.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来华的欧洲殖民者往往都有家人相伴随.家庭成员的日记、信件似乎是可以让人生动地洞悉日常殖民经历的有用信息源.瓦尔特·弗雷(Walthet Frey)是1905-1938年间在中国的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并且是1914年以前天津德国社团的支柱人物.他的姐妹伊莉莎白(Elisabeth Frey)在1913-1914年期间来华看望他,并且给她在德国的母亲写了一系列的信件.这些信件从一开始就被有意识地作为一种日记,揭示了国外殖民经历的许多含混性.它们不仅记述了一位年轻女性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的殖民经历,而且详细地说明了"殖民凝视".同时,这些信件也清楚地显示出依靠此类资料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5.
构建人文医学,就是要使医学科学人文化、人性化,需要从人本的逻辑起点上,以哲学视角和人文精神来分析梳理医疗活动中主客体之间、公益性与利益性之间、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文化根源上探寻当前人文医学构建中的主要问题,从而体现医学对患者生命的终极关怀就是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6.
马丁·路德(1483——1546年)是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的发起者和基督教新教(福音教)的创始人。作为一位伟大的宗教改革家,他在德国近现代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以致于形成了许许多多的路德神话,被推崇为先知和圣徒、理性和思想自由的先驱、民族英雄和德意志斗士等等。几乎在每一次重要的思想、文化和政治运动中都有有  相似文献   
27.
28.
孙立新 《文史哲》2003,4(5):40-47
19世纪 30年代起 ,德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以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为后盾 ,在中国开展了多方面的活动 ,包括布道、建立传教站、举办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等。然而 ,传教士们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为了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而是要实现片面的宗教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征服 ,要按照基督教和西方文化的价值标准改造中国。 19世纪德国新教的中国传教具有明显的“文化帝国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29.
在当今世界历史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西洋的历史再一次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历史编纂已开始向社会史和新型文化史扩展。然而同过去一样,现有论述大西洋历史的著作大都局限于北大西洋,大西洋交流仅仅被看作是西欧与美国之间的交流。实际上,大西洋交流的500多年是充满差异和冲突的过程,其结果也是十分复杂甚至相互矛盾的。要对这一历史作出合理解释必须使用能辨别细微差别的方法。具体说来,从北到南可以区别出英国的、西班牙的和葡萄牙的大西洋。通过物产和人员交流,也通过种植园经济和奴隶贸易,大西洋南北和东西两岸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受到了巨大影响。时至今日,美国虽然在政治、经济方面居统治地位,但是它的文化大国要求却始终得不到彻底贯彻。尤其是在拉丁美洲,法国文化的领导地位早已被普遍接受。拉丁美洲人对法国文化的接受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典型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0.
<正> 十六至十九世纪德国文化是我国史学园地亟待开发的新领域,是国家教委“七五”规划的重点学科之一。为了配合这项科研任务的顺利进行,山东大学历史系于1987年4月18日和20日在济南举行了首届十六至十九世纪德国文化讨论会。大家一致认为,十六至十九世纪的德国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是落后的,但在文化方面却是伟大的,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个时期德国文化的特征是:一,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由于历史的原因,德国统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成为外族侵略压迫的对象。国家的厄运、民族的灾难,经常使德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冲击,使之渴望民族独立、国家统一,这一时期德国出现的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