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综合类   46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信用”这个词造得真好。信和用联系在一起。有信就有用。信是美的,用是善的,二者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尽善矣。尽美矣。200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考题。论的就是信用。说是一个青年人带了六个包袱:美貌、才智、机敏、财富、健康和诚信去过渡。船到中流 稍公说。不行.六个包袱太重。得丢掉一个,不然.船就沉了,大家一起喂鱼。青年考虑了一下。就把诚信.也就是信用丢下水了。 全国上百万考生在这一点上普遍享有共识,众口一词地批判这个青年。有些文章相当精彩。有一篇说.青年把诚信(信用)丢下水去以后。稍公就拿出刀来要…  相似文献   
72.
王之焕: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首绝句,在历代诗话中有极高的评价,有的甚至将之列入“压卷”之作。《唐诗别裁》说:“李于鳞推王昌龄‘秦时明月’为压卷,王元美推王翰‘葡萄美酒’为压卷。王渔洋则曰: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四章之右者矣。”压卷,就是最好,这个说法,有点绝对化,如果排除了这绝对的因素,说它是唐诗绝句中第一流的作品,应该是肯定的。自从这首诗写成以来,不但诗评家们一致叫…  相似文献   
73.
中国早期新诗的象征派--从闻一多到戴望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诗的浪漫派和象征派是分进合击的.象征不但在客观上而且在个体发展上都是浪漫主义发育到成熟之后应运而生的倾向.闻一多、徐志摩把浪漫派艺术推向高峰时,鬼使神差地向象征派靠拢了.象征派以丑为美.当戴望舒把象征派诗歌带上艺术高潮时,浪漫派如果故步自封,就很难应付艺术挑战了.  相似文献   
74.
中国现代区域文学研究的新创获——《东北现代文学史论》专家笔谈高擎洲彭定安徐翔王向峰张大明钟林斌孙绍振由张毓茂任主编、高翔任副主编的《东北现代文学史论》一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北现代文学研究”的最终成果,1996年8月由沈阳出版社出版后...  相似文献   
75.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许多读者和同行都感到惊讶的,那就是从1960年大学毕业以后,直到1978年,这其间十八年的漫长岁月,我没有写过一篇评论文章,而到了1979年,特别是1980年以后,却一发而不可收.这不能纯粹从外部世界去找原因,我并没有被错划为“右派”,从理论上来说,我并没完全失去发表学术见解的权利.但是,整整十八年,我只记得在学术上追求真理的冲动越来越淡泊,雄心壮志越来越被政治上庸碌的自我保存所代替,十  相似文献   
76.
正余秋雨《阳关雪》原文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场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游。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  相似文献   
77.
《醉翁亭记》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领导的新政失败,被贬河南邓州.积极参与新政的欧阳修,"慨言上书",一度下狱,后被贬为滁州知州.本文作于他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1046).他此时的心情和范仲淹应该同样是忧心忡忡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际上就是以忧愁代替了一切正常的心境,排斥了欢乐.这一点我们在分析<岳阳楼记>时,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而欧阳修却没有像范仲淹那样"进亦忧,退亦忧",他在<晚泊岳阳>中这样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