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冯霞  孙英 《统计与决策》2005,(21):148-149
近年来,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问题是国内外会计学界广泛研究的重要课题,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国内外的此类研究存在各自的特点,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或许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准备在盈余管理研究的背景、定义、内容和方法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2.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在需求分析中是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人们不仅用该系统进行居民消费结构分析,而且进行消费预测并据此提出有关政策建议。但是,对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的实证检验表明,截面数据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不具备预测能力。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的真正作用是对已经发生的消费行为进行结构分析。并且,这种事后的结构分析对于消费行为的预测不具有实质性意义。  相似文献   
33.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做好民族工作对于全省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省委、省政府一直重视民族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事关全省大局的大事来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全省民族工作会议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重大方针政策,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部署,民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民族地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明显进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不断加强,民族立法和法律法规实施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壮…  相似文献   
34.
由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孙英作序,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赵雨亭革命生涯》一书,全面、真实记述了原山西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赵雨亭同志近70年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和不平凡的人生道路。重点介绍了他的工作业绩,着意刻画了他的政治修养、思想品德、工作态度、生活作风,是一本向广大干部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从转变传统观念、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实验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了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6.
“异化”(Aliena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Alienatio,意为疏远、脱离、转让、他者化,主要指某者成为他考、某者将自己推倭于他者、某者把自己的东西移让给他考①。从此出发,该词逐渐作为科学术语固定下来而分裂为二:一是作为普通的、一般的科学术语;一是作为特殊的、具体的科学术语,即作为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的基本概念。一作为一般科学术语的异化作为普通的、一般的科学术语的异化,即一物向他物的变化,就是事物自己向异己物的变化,也就是事物自身向异于自身的他物的变化。黑格尔用来构建其哲学体系的“异化”概念就是此意:自然界是绝…  相似文献   
37.
社会公正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辨析按需分配、按德分配、按才分配、按贡献分配、平等分配等各种社会公正理论的基础上 ,可以确立 :( 1 )社会公正的实在原则 :贡献是权利的实在源泉和依据 ,社会分配给一个人的权利应该与他的贡献成正比 ,而与他的义务相等 ;( 2 )社会公正的潜在原则 :德与才是职务等权利的潜在源泉和依据 ,社会应该用人如器 ,根据每个人所具有的品德与才能的性质而分配与其相应的职务等权利  相似文献   
38.
论道德原则     
道德原则是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基本规范。由是观之,道德原则便是一种“应该”、一种“价值”,因而是道德客体(伦理行为)事实如何对道德主体(社会)制定道德目的的效用:伦理行为事实如何是伦理行为应该如何所由以产生和推导出的实体;道德目的则是衡量伦理行为事实如何的道德价值的标准。因此,要弄清道德原则,便必须一方面弄清伦理行为事实,另一方面弄清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这是道德原则所由以产生和推导出的两个前提。在此,我们只拟考察前者,因为道德目的在于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和满足每个人的个人需要已成人们的共识。 所谓伦理行为或道德行为,无疑是具有道德价值,可以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是对道德目的具有效用的行为,是对社会的存在发展和每个人需要的满足具有效用的行为,是有利或有害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和每个人需要满足的行为,说到底,也就是利害人己的行为。因此,伦理行为可分为利人、利己、害人、害己四类。另外,行为由目的与手段构成,所以,伦理行为便又可以进而分为目的利人、手段利人、目的利己、手段利己、目的害人、手段害人、目的害己、手段害己八类。不过,实际上,目的与手段相互依赖不能独存,而这八类的目的与手段结合起来,便形成如  相似文献   
39.
权利义务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利与义务的分配应遵循三大原则;(1)贡献原则,即每个人的权利应与其贡献成正比而与其义务相等;(2)平等原则,即每个人不论贡献如何都应该完全平等地分有基本权利(即人权)与基本义务;(3)不平等原则,即每个人因其贡献不平等而应该相应不平等地分有非基本权利与非基本义务。  相似文献   
40.
儒墨康德基督教认为一个人的行为目的之所以能够无私利人,从心理上说,是因为他有爱人之心,他懂得自己的一切都是他人给的;从功利上讲,最初是因为利人给了他莫大利益;从经济上看,是因为物质财富的丰富已达到了满足他的生理需要的程度.于是,无论怎么说,人们的行为目的能够无私利人;但产生这种目的的根本原因,即行为之原动力,却只能是利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