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7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28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26篇 |
人才学 | 24篇 |
人口学 | 10篇 |
丛书文集 | 192篇 |
理论方法论 | 36篇 |
综合类 | 709篇 |
社会学 | 109篇 |
统计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72篇 |
2008年 | 100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52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9篇 |
1978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孟邻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人力车夫是新文学初期最触目的劳工形象。其出现的原因,与北京这种传统的消费城市形态和教授型作家的观察习惯有关。五四时期表现车夫的作品大都依循人道主义视角,表现车夫的贫困。由于作家的知识者视角与观察的局限,相对忽视了车夫背后更深厚的社会内容与人物丰富的品性。30年代,由于思潮演进,老舍把对车夫祥子的描写,溶入于对城市文化的具体分析之中,借祥子与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关系,写出了祥子复杂的社会角色、种种人物品性与最终堕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53.
54.
孟天恩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6,(4)
本文详尽论述了企业经营与会计技术的密切关系,指出企业的现代经营必须重视和依靠会计分析和会计资讯,并对中外会计技术作了适当比较。全文分四部分,本期先发表企业经营与会计资讯、会计报表两部分;下期续发会计技术与功能、结语两部分。 相似文献
55.
读者朋友们:很高兴作为本栏目的主持人向大家问声“新年好”!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中国统计》与“中国人民大学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研究中心”合作在“统计工具”栏目发表了17篇关于六西格玛管理的文章,对六西格玛管理的基本理念及六西格玛的统计学原理和六西格玛的实施工具MINITAB软件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我们很高兴收到了不少读者的来信鼓励和支持,同时给了我们一些很好建议和意见。使我们有必要把六西格玛管理这一世界管理界最时髦最前沿的模式继续介绍下去。我们专门设立“六西格玛管理”专栏。我们将接着去年的顺序继续介绍六西格玛的管理思想及其统计工具,本年度在介绍完MINITAB软件之后,主要介绍六西格玛的控制技术——“统计过程控制”。同时,我们更欢迎企业界的朋友把你们运用六西格玛的体会、感受和案例在此发表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56.
作为有吏以来的第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美西战争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的路标性事件.战争的起因因素很多,但经济动因是其根本原因.此外,思想和政治动力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7.
采用会计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从企业经营业绩维度和长期发展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察制造业跨国并购绩效表现,得出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在跨国并购前后整体绩效改善效果并不明显,最后为提升制造业跨国并购绩效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8.
59.
高宗武(1906—1994),浙江乐清人。1931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政法系,中国现代著名的“日本通”,1935年任民国政府外交部亚洲司司长。他是1934年到1939年间中国对日外交的主要参与者和见证人,熟悉诸多谈判内幕。 相似文献
60.
转型期中国公众的分配公平感:结果公平与机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中国公众的结果公平感和机会公平感,检验并比较了社会结构解释和相对剥夺解释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发现,大多数公众认可结果公平和机会公平,且机会公平感高于结果公平感,但二者仅微弱相关。结果公平感由收入水平决定,机会公平感主要受教育水平影响。外资和私营单位雇员比国有和集体单位雇员更具机会公平感,城市中下层就业者对结果和机会分配均持批评态度。“个体相对剥夺”而不是“群体相对剥夺”对分配公平感有决定性影响,结果公平感只受横向剥夺影响,而机会公平感则主要受纵向剥夺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