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禁不住命笔为质朴厚道、大智若愚的李宗利先生写点文字,倒不全然缘于他所拥有的著名青年画家、诗人、国家注册绘画人师、国家一级美术师的头衔,抑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乐市美术家协会家主席的职务,更感佩的是他对民族传统诗画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火区人民悲天悯人的大爱。 相似文献
22.
23.
经过两次石油危机和日元升值的影响,使日本的失业率上升,有效求人倍率(有效求人数÷有效求职者数)下降。1987年3月,日本完全失业人数高达194万人,有效求人倍率不足0.6,完全失业率达到3.2%,突破197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①然而一年以后的1988年6月,形势急转直下,有效求人倍率突然超过1,随后一股强烈的人手不足冲击波向日本列岛袭来,而且,从中长期来看,这种冲击将越来越猛。据劳动省预测,1995年日本劳动力将缺乏52万人,2020年大均缺乏910万人,即便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老龄和妇女劳动力,也至少还有200万人的缺口。②目前人手不足已给日本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成为影响9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24.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几乎毫无例外地采用凯恩斯主义政策应对危机.事实上,战后日本实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期萧条期以及本次金融危机时期.实践证明,凯恩斯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经济复苏,但与新自由主义一样有利有弊.最新经济数据表明,受强劲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刺激, 日本经济已经触底,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日本将面临严峻的疗伤任务. 相似文献
25.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启动的号角声中应运而生的。它的成长可以说是新时期中国日本研究发展的缩影。在日本研究所举行30周年所庆之际,中华日本学会同时召开2011年年会,并以30年来中国的日本研究为题组织进行研讨,目的是与学界同人一起对这一时期的日本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中国日本研究再创辉煌寻找路径和动能。与会学者的发言切入主题的方式互不相同,内容却可谓异彩纷呈,在有限的时间里勾勒出了该时期日本研究状况的基本脉络。本刊特将其中十位代表的发言摘要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6.
中日两国在能源领域的竞争与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由于资源的有限性 ,加之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能源上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中日两国之间也是如此。俄罗斯石油输送管道之争以及最近东海油气田开发的冲突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是 ,中日在能源领域未必只有竞争这一条路。双方在节能、核电开发、石油储备以及建立“东亚能源共同体”等方面合作的空间很宽广 ,加强这些方面的合作有助于克服当前的困难和缓解竞争。 相似文献
27.
本次强震、海啸和核泄漏相叠加的复合型灾害是战后日本60多年来的最大灾难。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日本经济的短期影响和对日本经济社会的中长期影响两方面。从短期来看,最主要有核事故影响、电力短缺和产业供应链断裂;从中长期来看,将对能源的长期供给和长期财政风险等产生重大影响。同时,鉴于此次大地震给日本和世界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必将唤起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8.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流通、消费、分配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战后日本出现了16次经济周期波动,本质原因在于现代日本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战后日本经济周期波动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周期缩短、周期波动幅度缩小、多种周期形式相重叠、在中周期视角下的扩张期延长与长周期视角下的慢性衰退延长等等,究其原因,在于固定资产频繁更新与设备投资频度加快、技术革命与技术创新迅猛发展以及政府对经济运行的深度干预。安倍经济学景气成为战后第二长的经济景气期,但无实感成为其最大的特征,长期低迷和慢性衰退依然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基调。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