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0篇
社会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同志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些特色主要体现为:坚持党的宗旨与工作路线相衔接,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民性;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心任务相一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坚持思想教育与加强领导相承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坚持科学与艺术相协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学习和借鉴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对于我们研究毛泽东思想,推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质量度"的统一体。从"质"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培育和谐理念的过程,也是推进文化和谐发展的过程。从"量"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包括了物质形态文化建设、行为形态文化建设、精神形态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从"度"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文化建设。具体来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目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化建设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需要把"质量度"紧密结合起来,协调好三者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的中国革命与建设中,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毛泽东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主要包括了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努力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等几个方面。研究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有助于在新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生态、社会、人之间和谐的社会。其中,生态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前提;社会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关键;内心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同时,和谐社会的这三个层次在相反相成的区别中存在,在相辅相成的互动中统一。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生态、社会、人三者之间关系,保护与优化生态,强化对和谐社会的载体作用;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增强和谐社会的底蕴;弘扬和谐精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理论宣传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两者又有很大的区别.两者的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两者的理论基础、服务目的、精神实质等三个方面.两者的不同,体现在两者的特征、内容、方法等方面.从两者的辩证关系出发,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继承性与发展性统一.  相似文献   
16.
宋一 《天府新论》2007,31(1):19-22
和谐社会是生态、社会、人之间和谐的社会。其中,生态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前提;社会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关键;内心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同时,和谐社会的这三个层次在相反相成的区别中存在,在相辅相成的互动中统一。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生态、社会、人三者之间关系,保护与优化生态,强化对和谐社会的载体作用;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增强和谐社会的底蕴;弘扬和谐精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要防止理解上的误区和实践上的不良倾向,进一步提高实效。主要包括:防止片面化倾向,突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战略性;防止表面化倾向,把握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时代性;防止抽象化倾向,提高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具体性;防止机械化倾向,增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辨证性;防止无序化倾向,体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方向性;防止短期化倾向,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概括来看,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包括了几个方面:批判传统道德,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起点;发展社会生产,奠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倡导"五爱",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规范;发展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底蕴;积极推进创新,增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动力.借鉴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有助于在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宋一 《人才瞭望》2007,(1):24-25
2006年7月20日-8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三校部分博士利用假期组成“三校博士农村行”对新农村建设进行考察与调研。这次调研围绕农村建设和发展进行,通过深入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农村,三校博士围绕各自课题,对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进行调研,形成了近10万字的理论成果。本文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荣辱观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人文精神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灵魂,中华人文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辨证统一性。当前,需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用辨证的眼光来审视传统中华人文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把握中华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推进中华人文精神建设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