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经济保持可持续性发展,是我国现时经济的重大课题。资金作为一种重要的要素,应该以一种商品形态走向市场。金融市场的效率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难点与关键所在。本文浅谈了如何提高和发挥金融市场效率和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2.
公开或潜在地强迫推行某种学术研究方式也就是在为学术研究立法。这种立法权力只能触及纯粹的认识形式,而不能涉足认识内容。分析表明,引注在本质上仅仅是一种表征学术道德和思想史联系的纯粹技术手段,一旦将其提升为普遍的学术研究体例便跨入了内容立法范围。如果不当地为学术研究确立了某种强制性思维规范,则不但直接在形式上违背了严格的理性精神,陷入认识的不安全状态,而且极有可能对认识活动造成实质性伤害,即注定把认识引向偏离相对特定认识任务的正确轨道的方向,降低认识效率,甚至根本消解认识创新的可能性。中国学术研究中客观存在的创新不足现象是否与学术研究体例信条有关亟待反思。  相似文献   
43.
康德“想象力”概念的思想根源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象力是康德根据想象活动这一心理经验,而为具体概念的生成所设定的一种心理能力,但由于想象力虽然被界定为感性与悟性的中介却没有自己的先天规定内容,对于先验逻辑无所贡献,所以,并不是理性批判的有效构成内容.究其始终纠缠康德的直接根源,在于他把普通逻辑学知识作为探究先验逻辑的基础,而形式逻辑中的判断理论以概念为关联对象,具体概念而非感性杂多才是先验范畴的实际作用对象,所以,概念综合是客观演绎的必经环节,然而普通逻辑学没有关于概念的内在结构的逻辑理论.而更根本的原因则在于,康德在考虑综合的思维形式时漏掉了概念,而仅仅把它归结为判断,从而必然失去对概念综合的逻辑说明的机会.  相似文献   
44.
范畴是感性杂多提升为意识(经验)的条件,这是康德先验演绎的核心,它采取的是目的论式的存在阐明思路,而不是通过对知性能力的揭示来证明范畴向感性杂多运用的必然性.在前者中康德只能抽象、外在和偶然地说明二者之间有关联.但按照感性与悟性分离的预设和先验演绎的宗旨,应该以后者的方式把先验演绎看成一个逻辑证明要求,即论断知性内在地拥有关于范畴与杂多的关联及其作用机制的普遍原理,因而特殊的感性杂多必然被自然识别而激起其对“权利”的行使.这就要求针对先验演绎问题使用综合方法制作必须包含先验的“杂多”概念的关于知性活动原理的普遍命题,而不能从感觉经验的事实出发以分析方法回溯其条件.然而,由于康德为先验演绎所选定的逻辑起点即抽象的“我思”没有承载和推进综合方法的理论构建能力,所以致使他不可能作此演绎设想.  相似文献   
45.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骄子,是衡量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其综合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高速公路的特点高速公路作为现代化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它是在普通公路基础上,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发展起来的,它除了具有普通公路的传统特点之外,还具有普通公路所没有的许多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46.
盘点百年中国学术得失,人们发现,话语模仿没能实现话语转换,反而蛀空了中国学术的灵魂,落入民族失语症境地.这推动人们进行逆向反思,要求推行学术话语本土化.  相似文献   
47.
原创法度:哲学原创本质、方法和规范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哲学原创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对原创及其普遍认识条件即思维操作方式的意识。有三种形式的新知 :经验、规定的认识、反思的认识 ,而只有其中反思的认识在实质地添加普遍理论知识并且是精神的主动创造的成果。原创属于反思的认识 ,是对事物存在的普遍本质和统一原理的积极构造。问题意识具有内在批判结构和方法阐明作用。创立一个新型问题意识也就获得了思维的新起点和新方法 ,从而奠定了哲学原创的基础。哲学原创的合法形式是综合式前提批判亦即先验批判。这种先验批判要求必须跳跃式地暂时超脱具体的问题对象而从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最高概念开始 ,然后逐次推进。其中的“跳跃”构成一个问题转化情境 ,由逻辑批判与先验决断来完成 ,而接下来的概念构造在先验决断的引导下表现为一场持续的从普遍到特殊方向的先验批判。先验批判内在地产生出哲学原创的自律机制和有效性规范。  相似文献   
48.
盘点百年中国学术得失,人们发现,话语模仿没能实现话语转换,反而蛀空了中国学术的灵魂,落入民族失语症境地。这推动人们进行逆向反思,要求推行学术话语本土化。在刘士林的《新道德主义》文集中,不但提出了这种要求,而且依此进行了某种具体研究。这对于民族学术发展具有积极探索意义。但是,我却担心,故土不一定就是厚土。如果不是深入分析中国学术的历史和现状的深层原因,而是简单地采取退回旧路的办法,那么,恐怕未必尽皆得当,本土化要求所饱含的思想独立与创新冲动也难以成真。一、话语“国籍”大体上,学术话语本土化这一要求有情绪的和理性…  相似文献   
49.
崔平 《河北学刊》2006,26(3):23-29
一种彻底的伦理理性不能回避善的定义。但伦理学史中所进行的定义善的努力都因存在重大缺陷而屡遭挫败。它们的共同缺点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善是最高的伦理范畴,在逻辑上应该超越伦理论域来寻求定义方法。本文根据善的主观认识本性而把它的根源回溯到意识存在的普遍形式,然后用精心设计的纯粹普遍思维路径尝试打破摩尔制造的善概念不可定义的神话。  相似文献   
50.
当代哲学陷入了意识哲学形式下的形而上学与后现代旗帜下的怀疑主义之间的僵局,其焦点在于存在构成是否具有确定性,而争执的有趣特征在于,正是现代意识哲学的工作平台———现实经验存在———含有后现代主义可以插足对抗的逻辑裂隙,即内容特殊性观点下的一切哲学思考都必然被推入变动不定处境。后现代主义正是从内容层面坚持怀疑主义的。怀疑主义所导致的消极相对主义破坏认识秩序,钝化人的认识力量,必须给予理性反击,以重新确立人的真理信仰和认识上的严肃态度。其核心任务在于辩护存在构成的确定性。这需要并只有进行先验批判才能完成,因为先验领域才具有抗御无限变动性侵蚀的能力。但康德以形式逻辑为基础的先验哲学难以切中存在问题,不能被承袭而用作反击当代怀疑主义的武器。只有对意识的存在所进行的先验批判,才能使形而上学超越现代意识哲学而完成对认识确定性的解释和论证,最终驱散具有消极破坏性的后现代主义幽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