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师为公 《学术界》2012,(12):143-155,280,283
《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1期发表了俞吾金先生《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文精神》一文,指陈了目前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三种畸变现象",切中时弊,有振聋发聩之效果。而"神秘化""宗派化"之畸变又与学术研究严重脱离现实相关。传统文化的复兴以儒学为中心,而儒学的复兴当以《四书》为首要的认知材料,而《四书》的首篇为《大学》。所以,对《大学》的详细解剖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目前,"儒学"有无当代价值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而《大学》有无当代价值应是首当其冲的课题,需要作出明确的回答。所谓"当代价值"不仅是指古董式的文物价值,更主要的是指其现实应用价值,即人们常说的古代思想的现代转换。星移斗转,时空变换,思想文化也要与时俱进,新陈代谢,故真理也是相对的。然而自有历久弥新的"不朽"价值在,此即所谓"核心"价值、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的共识。故孔子论三代文化有"损益""因革"之见,至今是我们认识文化的基本观念。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国学复兴的大潮中,《四书》的教学与研究无疑是头等任务,而阅读和理解的基础在语文训诂.古人说:训诂明而义理明.在《四书》的古今传承中,文言时代虽有歧义,但多能自圆其说,互相发明,极少语文理解方面的硬伤.白话时代至今不足百年,由于两次大的“反孔”文化批判及“十年浩劫”的学术断层,造成当下《四书》教、学的先天不足,亟需开展学术研讨,正本清源.而首要的就是清除语文障碍,使师生得经义之确诂,熟悉历史的语言及文化场景,否则就会“不得其门而入.”《四书》的语文难点可分语音、语法、词汇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八大提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战略,这可视为改革开放三十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促成的文教、学术繁荣的结果.相关语汇也一直是社会热点及学术关键词.这次以中央文件提出的12个核心价值观词语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围绕着它也掀起了新一轮的宣传认知热潮.然而要使其成为恒久性的人文理念,必须由表及里、探本溯源,寻其道义之本根,摆脱花里胡哨、浮躁轰动的宣传八股影响,沉潜学术,条分缕析,准确解读,方不负“核心”之名.所以,应从道、器两个层面反复推敲,得其肯綮.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文言文教材,是拥有最大读者群的古籍作品,这些作品的注释,也就具有了较大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因此,注释的正误也成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古代汉语》及《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大学中文系最重要的教材,此两册的注释多有值得商榷之处,对其作进一步的研讨,于教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汉语和曲折语是世界上不同类型的两大语类,而东方又有迥异于西洋文化的鲜明特征。本文从汉语与印欧语差别的角度,分析中国书画艺术与汉语的类同关系,比较和认识中西美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释“让”     
“让”字现代汉语基本义与其本意相去甚远 ,实际上是两个词 ,“让”字古汉语本义至今活在方言口语中 ,而现代汉语“让”字基本义是“攘”字的假借字。让与攘、纟襄三字间有复杂的形音义关系 ,本文详析其间脉络及关系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为了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本刊编辑部特于6月3日召开座谈会,与会学者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学习心得体会,并就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和建设问题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现将他们的发言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目前学界对孔子"和而不同"的认识,多持肯定态度,相关理解也在深化过程中。而孔子"无适无莫"的看法,正是对"和而不同"观念的深化和补充,却未获关注和认同。"无适无莫"要求君子处事不带任何先入之见,更不能以人划线或作简单的"阶级"分析,也就是今人所谓"对事不对人"。因而要求做到"义之与比"。"义之与比"即以道义为标准,从善如流。此即古希腊学者"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之应有含义。  相似文献   
19.
刘禹锡,字梦得。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刘禹锡祖居洛阳,生于苏州,成长在苏州、嘉兴、彭城等地。他是中唐时期的优秀诗人;又是积极参加古文运动、宣传朴素唯物主义和其它进步思想的优秀散文家;还是以积极参加永贞革命新而闻名的政治家,在哲学史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上,刘禹锡的诗歌创作亦自开生面,形成个人风格。这和他谪居沅湘期间积极向当地民歌学习、以土风入诗有直接关系。《旧唐书》说:“武陵溪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他的《竹枝词》就是加工了的民歌。另外,他还是文学史上最早填词的作者之—。  相似文献   
20.
师为公 《学术界》2012,(2):86-98,284
在目前国学的研究高潮中,有过深与过浅之弊,深者犹如"玄学"之"崇有、贵无"之辩,回避现实问题;浅者则不细读经书原典,在前人引申误读的基础上变本加厉,使经书原旨渐行渐远,误导读者。因此,必须重提朴学实事求是、言必有中的研究方法与原则,力求做到知人论世、融会贯通。更不能以今律古,以今人之腹臆度古圣先贤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