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06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40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406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苟晓霞 《统计教育》2005,(12):19-20
提高国民统计素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国民统计素质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即传统观念对统计的偏见,能接受统计教育的人群狭窄,统计教材单一、陈旧等。最后针对上述原因提出提高全民统计素质的关键是深化统计教育改革,推动全民统计教育。  相似文献   
12.
邵晓霞 《社科纵横》2006,21(5):165-166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关键,而图式理论是近年来语言学界和外语教学界广泛运用的理论。本文拟对于基于图式理论指导在特定的语境中习得词汇做一初探。通过对图式理论以及词汇习得实质的分析,指出基于图式理论在特定的语境中习得词汇的理据及实现,以期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学习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3.
着重探讨研究生公共俄语翻译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及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半封建土地制度下的地租剥削苛重,是世界所罕见的。长期以来,人们通常是以地租率的高低,即亩地租量与亩农作物产量的比率(或地租额与地价的比率),来衡量封建地租的剥削程度,这自有一番道理,但并不准确、科学。学术界曾有以地租剥削率的计算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协调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在客观分析了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后,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是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6.
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正确建立城乡政府权力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是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通过城乡资源及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城市和乡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协调发展,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容是在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城市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之间各种要素的双向流动,实现资源的共享、互补和合理配置。城乡一体化的基本途径,要着重走乡镇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企业兴旺发达的三个要素现代化设备、高素质现代化人才及完善的用人机制与规章制度.如何做好这三个方面工作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问题.论述了在生产实践中,规章制度如何逐步完善和细化,管理人才如何进一步学习,培训接受新知识.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生产力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起点;坚持社会主义的需要,中国在国际上发挥作用的需要,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其原因;从农村到城市是其时序;三步走是其战略步骤;既要调整生产力自身系统、又要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其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政治体制是其保证。  相似文献   
19.
1956年到1957年,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都是一个转折点。从国际共运方面看,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和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的发生,使整个国际共运出现挫折。从国内情况看,1956年末,我们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面临着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中共在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工作的周恩来,也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对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SDM模型及熵值法等方法,在人力资本异质性、区域异质性双重视角下,探究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从人力资本异质性来看,中、高级农村人力资本显著促进我国的乡村振兴,并且这种促进作用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从本地扩散到邻近地区,但中级农村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的促进效率更高,而初级农村人力资本则对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乡村振兴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2)从区域异质性来看,中级农村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直接效应、总效应的促进效率排序为中部>东部>西部,而间接效应促进效率排序为东部>中部>西部;高级农村人力资本促进乡村振兴直接效应在东部与中部显著,而间接效应只在东部地区表现出显著性;与此相反,无论是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初级农村人力资本都抑制了乡村振兴发展,但是这种抑制作用只在中部地区表现出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