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0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30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229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51.
艺术审美是一种发现性的思维;艺术发现促成了审美对现实的反思;艺术反思总是包含了对现实的针吸,因此是一种需要勇气的文化批判;艺术发现增强了审美的效果,突出反映了艺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452.
师德建设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师德在高校教师评价制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但是,现行高校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着重业务、轻师德的问题,影响了师德建设的效果和师德水平的提高。因此,有必要改革现行高校教师评价制度,促进师德回归,建立科学完善的师德评价制度,以制度刚性保障师德建设的有效开展和师德水平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453.
耻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道德精神财富。建设优良公共文明是适应社会转型、构建和谐社会和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的客观要求。在现代公共文明建设中,传统耻德具有养成个体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涵育良好社会风俗的道德价值。建设以社会公德为核心的公共文明,应大力弘扬传统耻感文化,充分挖掘传统耻德资源,努力提高公民的耻感意识和耻德水平,为此,要开展耻感教育,培育公民耻感意识;加强外在约束,营造尊荣贬耻环境;强化法律作用,严惩可耻行径。  相似文献   
454.
本文构建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理论框架,系统分析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渠道,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的保障性发挥灾后赔付作用,增加农民收益,产生福利效应;农业保险的政策性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和风险偏好,而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增加了农民收入,激发农民使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产生技术进步效应。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有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55.
无论你是在纽约上东区买了顸楼房屋.还是在伊顿广场买了房子.又或者是在香港的山顶地区买了配备顶尖电子设备的豪华大公寓.还是在英格兰的格洛斯特郡买下了古典风格的狩猎小屋或者是威尼斯的宫殿……管理这些房产并且要邀请周围的社交圈举办最热门的派对,需要一系列非常谨慎密集的工作。出身名门的管家们为此提供了最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456.
为提高纯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率,提出一种串联式再生制动控制策略。该策略要求在保证制动稳定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利用电机制动,根据制动强度划分4个制动区间,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制动力分配策略,同时综合考虑车速、ECE法规、电池和电机特性等影响因素。采用Simulink与Cruise建模并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搭建的模型准确可靠,提出的串联式再生制动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高能量回收率,延长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相似文献   
457.
历史规律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内容,对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必须重新加以审视。历史规律是否存在?历史规律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历史规律客观性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依据唯物史观,人们是在生活世界中、在亿万次实践活动中遭遇并意识到历史规律存在的。这是在本体论层面对历史规律存在的肯定。发现和表述这种规律,则是认识论层面的证明。历史规律本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因此以人的实践意识为内在环节,所以不能抽象地说“历史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样,也不能抽象地谈论“人们不能创造和消灭历史规律”。各种历史规律是在人们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  相似文献   
458.
本文粗略探讨了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化对传统史学的影响 ,着重介绍了当前网上的史学信息与资源 ,以及如何使用信息与资源 ;列举了当前网上主要的史学资源网址  相似文献   
459.
上世纪20年代出现的学衡派人物大多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学养,又因涉洋留学掌握了新式学理,能够从中西文化多角度比较的学术层面讲述维护已有文化之必要的道理.他们反对全盘西化,张扬学术民主,对新文化运动的激进主义取向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使一直所向披靡的新派学人遇到了真正的劲敌,其文化精神与论学立场值得作一番深味.  相似文献   
460.
不真正连带债务这一概念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对其进行类型化研究的必要性.以发生原因为标准,不真正连带债务可分为数个侵权之债竞合产生的不真正连带债务、数个合同之债竞争产生的不真正连带债务、合同之债与侵权之债竞合产生的不真正连带债务等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