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1.
关于人自己的内在人格和安身立命之事,这在中国先秦哲学中已被鲜明地提出来了。这当然要首推儒家的孔子和孟子。孔子的“仁”就是用于表征人的社会性的一个范畴。我只指出两点;其一,“仁”是人的社会关系或社会性的内积。《论语·阳货》载宰我问孔子关于三年之丧的事,孔子问他说:当你的父母去世你为他们守丧时,“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宰我说:“安!”子曰:“女安则为之”。孔子并说:“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在孔子看来,子女为父母守丧三年这种“礼”原来并不是一种单…  相似文献   
12.
在理学体系的建构者中,张载以“气”范畴而独树一帜。张载的“气”究竟是什么?目前学术界的普遍看法是:从哲学性质上说它是唯物主义的;从哲学思维方式上说它是“体用不二”的;其哲学意义是对佛、道唯心主义本体论的彻底批判并是奠立其理学体系的基石,等等。 细细思索这些评价总觉得有点人为地抬高张载哲学。因为,第一、张载的哲学体系并不是  相似文献   
13.
论“天人合一”之“合”康中乾《人文杂志》编辑部与西方知识论的哲学传统相比,中国哲学是关于人的哲学,它凸现的是人的价值问题,关怀的是人的安身立命之事,探寻的是人的生命的终极存在之道路.“天人合一”就是对中国哲学这些内涵的概括表述.那么,“天人合一”中的...  相似文献   
14.
论宋明理学的逻辑发展康中乾《人文杂志》编辑部先秦儒学发掘出了人的道德伦理的本质,但并未建立起本体论意义上的道德形而上学。长期以来,儒家思想虽被各个时代的统治者所提倡而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儒学的理论基础却为儒学外的思想作着补足。汉代就提出...  相似文献   
15.
康中乾 《中州学刊》2001,(4):106-111
文章指出,王弼的"无”本体在哲学性质上是个一般、抽象的"一”,因此,这个"无”就在存有意义上有着内在的矛盾而必然导致其由"无”向"有”的转化.裴的崇"有”论正是王弼贵"无”论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逻辑结果.但由于裴把"有”视为现象界的群有,所以他并未建立起真正的"有”本体.真正的"有”本体最终由郭象的"独化”论而完成.文章较详细地分析了郭象"独化”论的逻辑结构与其运思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要把握<老子>"道"的实质,必先理解<老子>提出其"道"的方法和原则.<老子>提出其"道"的方法就是比参法.通过这一方法,不仅认识了存在者的存在状态,也认识了存在者之存在的存在本质,这就是<老子>那个"寂兮寥兮"的"道".  相似文献   
17.
僧肇的<不真空论>论述的是"空"这一本体论问题.关于"空"的涵义,僧肇的原义是"不真,故空".这个"空"并不是作为抽象概念的死的规定,而是存在着的事物的一种活的本质、本性,它是"有"和"无"的有机统一.这个"空"体现、展现在人生解脱问题上就是对"死"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和透悟;而要真正理解"死",就要契悟于时间的"现在"这一瞬间点中,即在瞬间永恒化.总之,僧肇的"空"论在哲学本体论和人生论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郭象的“独化”论思想不仅在魏晋玄学关于“无”、“有”等本体思想之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整个中国哲学史上也独树一帜。如何看待郭象的“独化”论呢 ?人们往往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把它作为抽象概念来认识 ,由此将其视为神秘的唯心的思想。其实 ,郭象的“独化”论并不是一个抽象概念 ,而是一种现象性的存在论。当然 ,郭象没有明确的现象学的思想 ,但他有明确的“相因”论的思想和方法论 ,由此表现出了其“独化”论的现象性义蕴。郭象的“独化”本体论不仅具有现象性 ,他的“遣之又遣”的“冥而忘迹”的认识论也有现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