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8篇
人才学   24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43篇
  2016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4 毫秒
51.
由美国市民评选出来的100家最受员工欢迎的公司中,有一家英格拉姆计算机批发公司,其董事长斯特德有一个专用的24小时畅通的800免费电话线。供员工同他联络而且他也真的亲自接听这些电话。公司13000多名员工有什么烦恼,都愿意和他交流,这个免费的800电话,被员工亲切地称为“谈心800”。 无独有偶,美国联信公司董事长劳伦斯·博西迪每个月除了给员  相似文献   
52.
廖仲毛 《职业》2003,(9):47
兴师动众引进的人才被搁置三年;学成归来的北大才子沦落为屠夫,发生在陕西的这两个不可思议的人才故事在媒体的干涉下得以写上柳暗花明的结尾,但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发现故事的主人公也该反思。因为他们——近来,在陕西,接连出了两个人才现象,一个是郭培才现象,作为引进人才被引进到榆林却被闲置三年;另一个是陆步轩现象,这位昔日曾以长安县文科状元身份考取北大中文系的高才生,分回原籍工作,在工厂倒闭之后,领取了失业救济金,并改行当起了屠夫。这两个人现在都成了名人。由于媒体的影响,郭培才已经重新走上岗位,并被任命为榆林市水务局党组成…  相似文献   
53.
旁观自己     
  相似文献   
54.
时下,很多人总认为求职是一种智慧过程,他们津津乐道着两个智慧求职的故事。一个是吴士宏当年去 IBM 北京办事处求职,主考官问她会不会打字,吴士宏本来并不会,可是为了不被淘汰,她竟然硬着头皮说会,她之所以  相似文献   
55.
你能留住身边的韦尔奇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无疑是近年来风头最劲的企业家。然而在1961年,来到通用还不足一年的韦尔奇却萌发了辞职的念头。当时他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师,虽然年薪不低,但是他觉得公司的官僚主义让人窒息,总裁不赏识他,平均主义式的加薪更使胸怀大志的他觉得屈辱,于是他萌生去意,接受了伊利诺斯州国际矿产化工公司的聘请。是他的年轻上司鲁本·古托夫在告别宴会前留住了他。多年以后,鲁本·古托夫回忆说,我今生最成功的推销就是留住了韦尔奇,因为留住了韦尔奇,才留住了通用公司今天的辉煌。当时,作为部门负责人的鲁本…  相似文献   
56.
壳牌公司经常召集员工,请他们就生产销售及后勤等各方面的工作出谋划策,他们把这种集会称之为“点子会”。通过“点子会”,广大员工的思路得到了开拓,提出很多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日本本田公司创业不久,在国内各工厂设有名为“新设想工作室”的实验工作室,室内备有机械设备。职工一旦产生好主意,就可以到实验室中把设想具体化,通过这些新设想工作室,本田公司推出了许多新产品。“点子会”和“新设想工作室”都很重要,前者是原料厂,后者是孵化器。用好它们,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并不是研究人员坐…  相似文献   
57.
不速则先达     
不盯着结果的人最先摘果。青年歌手朴树在一个大型音乐颁奖晚会上只说一句话:我没有想到今天能走到这里来领奖,我不过是把自己的歌唱好罢了。从朴树的话,我们可以悟出一个真理:不盯着结果的人最先摘果。这个真理在很多名人身上都得到印证。比如,美籍华人杨志远出于  相似文献   
58.
海尔“星级服务”体系中,有一条服务项目叫做无搬运服务,这项服务的推出源于顾客抱怨。有一年,青岛市一位老太太买了一台海尔空调,请出租车拉回家。到家后,老太太上楼找人帮忙,出租车司机趁机拉着空  相似文献   
59.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自我推销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为什么同样是应聘求职,有的人能一蹴而就,很快找到适合的工作,而有的人却屡试不中,总不能成功呢?导致失败的因素很多,我们很难概括完全,实践出真知,希望下面的一些成功求职的真实经历,能够给予求职者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60.
中国财富新贵——太太药业董事长朱保国,个人身价50亿。他的成功经验是:经营自己的长处。上个世纪80年代,朱保国作为专业人才受到新乡市政府领导器重,在走仕途与办企业两种机遇之间,他选择了办企业,到全市效益最差的化工厂当了几年厂长。朱保国说,我这个人对看不惯的东西喜欢说,这一点在仕途上是大忌,但办企业却是长处。 因为发现并经营好这个长处,官场上少了一个平庸的朱保国,而企业家队伍中却多了一个有个性的朱保国。后来朱保国又投身到深圳,在这个属于敢说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