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7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廖名春 《河北学刊》2004,24(2):88-93
中国学者中最早系统论证孔子与《周易》无涉的当为钱穆。在此之前,日本学者本田成之已有此说。因此,不能说这一 著名的疑古论点没有日本汉学的影响。从马王堆帛书和郭店楚简的记载来看,否定孔子与《周易》经、传有关,显然是不能成立 的。  相似文献   
22.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已由上海中西书局于2011年12月出版,这是先秦史研究和简帛研究界的一大盛事。此书整理工作严谨认真,图版精美,释文准确,注释要而不繁,堪称典范。但百密难免一疏,有一些地方也还值得讨论。现略陈一二,请大家批评。  相似文献   
23.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中的楚简本《周易》,对于《周易》文本和其思想的研究极具意义。文章以楚简本《周易·大畜》卦的六个问题为例,探讨了《周易·大畜》卦的本义,比较了简、帛和传世各本的优劣,评述了整理、研究中的是非利弊。  相似文献   
24.
清华简《金縢》篇是一篇可以与今文《尚书.金縢》篇、《史记.鲁世家》有关部分对读的珍贵出土文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同行已作了很好的释文和注释,颇为受教。不过,智者千虑,难免有失。笔者有一些不成熟的意见,狗尾续貂,可为补充。  相似文献   
25.
楚简“逸诗”《多薪》补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名春 《文史哲》2006,(2):27-31
新近发表的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多薪》一篇简一“兄及弟淇,鲜我二人”中的“淇”应读作“綦”,通“繄(殹)”,而“淇鲜”当为“鲜淇”的误倒。从文献中看,墨子以“长松、文梓”作为楚地的代表性良木,而《多薪》则称“多薪多薪,莫如松梓”,因此《多薪》当为楚地之作。而其诗意则在于用松的常青来比喻兄弟之情。  相似文献   
26.
本文通过对新发表的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子羔》篇字词的考释、简序的调整、残损简文的试补 ,系统复原了简文的原貌。认为《子羔》篇原共 10简 ,其中有 5简保存完好 ,另 5简虽有一定残损 ,但其内容尚可复原。  相似文献   
27.
楚简<老子>丙本的"(金厂舌/月) "为"(钅舌)"之繁文,义为锋锐;"()"之本字为"袭",义为遮盖、掩藏."(钅舌)袭"犹言兵锐袭藏.<老子>以"兵者"为"不祥之器",即使"不得已而用之",也得要以"(钅舌)袭为上",也就是说要以掩藏兵锋为上,不能好胜,要尽量地、尽可能地将战争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8.
廖名春  李佳喜 《国学学刊》2022,(3):22-28+138
《荀子·劝学》篇引《诗》“无恒安息”当读作“无极安息”,意为不要太贪图安逸。《不苟》篇等引《诗》“温温恭人”,当读作“温温恭仁”,意为温和恭谨体恤人。《仲尼》篇引《诗》“永言孝思”,当读作“永焉孝事”,意为孝事永远。《王制》篇引《诗》“文王康之”,“康”是光大之义,而非安定之义。  相似文献   
29.
廖名春  方旭东 《学术界》2004,(4):168-174
廖名春 (以下简称廖 ) ,1 956年生 ,湖南武冈人。 1 988年获武汉大学文学硕士 ,1 992年获吉林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出土简帛和先秦秦汉学术思想史的研究。方旭东 (以下简称方 ) ,哲学博士 ,上海大学文学院讲师。方 :廖先生 ,近年来 ,治先秦思想史的同行说起您 ,几乎都一致公认 ,您是势头最猛的一位 :论文、专著频出 ,在出土材料研究方面总是能占领制高点。我听说 ,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把您与陈来先生并提 ,称为“国内少壮派学人”。这些都说明 ,在您的研究领域里 ,您已经是一位具…  相似文献   
30.
《荀子》各篇写作年代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荀子》书荀子亲著的二十二篇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荀子前286年游学于齐前之作,如《不荀》;二是前279年以后至前255年以前在稷下时之作,如《王霸》、《王制》、《正论》、《天论入《劝学》、《修身》以及《解蔽)、《荣辱》、《正名》、《性恶》、《礼论)、《乐论》;三是前255年以后居于兰陵时之作,如《非相》、《臣道》、《君道》、《非十二子》、《成相》、《赋》以及《富国》、《致士》、《君子》。荀子弟子记述荀子言行的五篇中,《议兵》、《强国》、《儒效》反映的是荀子前255年以前之事;《大略》反映的则各个时期都有;《仲尼》前半篇反映的可能是苟子在稷下时的思想,后半篇反映的可能是其在兰陵时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