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8篇
综合类   1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世君 《理论界》2008,(12):229-230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系统在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具有信息系统的一般属性。如何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在信息管理和应用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文学叙事概念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学叙事理论和西方文学叙事理论的建构,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由此创造了与该理论相适应的叙事概念.一线穿与整一性、间与障碍、间架与插曲这三对概念,就是典型的中西文学叙事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13.
张世君 《学术研究》2002,(1):113-117
明清小说评点家以鉴赏山水画的方式评点小说 ,采用了一系列的山水画术语 ,利用空间意象在时间中的视觉次序寻求绘画的视觉功能 ,追求绘画的空间意识和境界。它表现了小说评点理论的空间性特点 ,奠定了中国空间叙事理论的一个基础面  相似文献   
14.
论《红楼梦》的叙事动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红楼梦》的叙事动作,提出它主要由三个动词“进出”、“看”、“说”构成。“进出”是指人物进出园林门,它是勾连情节线索的第一个叙事动作,成为叙事的真正视角;“看”是继“进出”后的第二个叙事动作,它是人物进出房门后对场景空间的环视;“说”是继“祈”之后的第三个叙事动作,它是场景叙事的主要内容,形成对话场景。《红楼梦》叙事的连续性在从空间到时间的“进出——看——说”的循环过程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礼经建筑空间的元叙事技巧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文学与古代文化典籍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古代文化典籍的叙事技巧成为文艺理论和文学文本叙事的元叙事技巧,二者共享同一叙事规范.本文提出古代礼经的三部著作<周礼>、<仪礼>和<礼记>的建筑空间叙事运用了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元叙事技巧,礼经的建筑空间叙事采用间架设计结构、系统描述的总-分程序和起源叙事的返始描写.这些技巧启发了古代跨学科空间叙事理论用建筑概念"间架"作为自己学科的理论概念,影响了文学从总叙到分叙的叙事模式,形成从起源讲故事的文学传统.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文化的元叙事手法转化为文学叙事技巧并在文学叙事中得到发扬.  相似文献   
16.
张世君 《学术研究》2005,(10):135-138
明清小说评点家从看戏的审美视角评论小说文本,借用了一系列戏曲概念,诸如楔子、折、关目、收煞等。这些概念表现出评点家以舞台艺术的空间观念看待小说叙事,引导读者对小说文本做舞台时空表演的理解,也表现出评点家特别关注小说的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17.
中西叙事文学都有适合于自己文学经验的创作方法和叙事技巧,并有一套与自己叙事理论相适应的叙事概念.西方叙事概念的建立和发展比较完善,中国叙事概念则有很大一部分隐藏在明清小说评点中,需要进行清理.本文认为,"一线穿"与"整一性"在中国与西方叙事理论中,都是属于情节发展线索的概念,中国通常称之为"脉络的一线穿",西方则称之为"情节的整一性",它们是由各自的文化所生成的.  相似文献   
18.
19.
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文学与电影艺术的相关性特点,是文学研究的一个方面。文章以爱伦·坡《泄密的心》为分析对象,考察文学叙事的电影特点及文学叙事与电影叙事的异同。文学叙事所构成的视觉画面和听觉声音是文字的,它通过读者用想象的眼光去逼视文字的描述,从言语视觉和言语听觉中看到它的图像,听到它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试行辅修专业教学工作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院试行辅修专业教学的几个循环进行回顾,认为实行主辅修制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我院主动适应社会,增加办学活力的一条途径,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