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996年Abe等首次证实人体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sul.fide,H2S)可能是-种神经活性物质,内源性H2s可增强脑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词节的反应,诱导海马长时程增强(10ngtermpotentiate,LTP),对学习和记忆有重要的调节功能。因此H2S被认为是继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之后的第3种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本实验旨在了解H2S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海马CAI区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近20年来,古汉语复合词专题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成果对古汉语复合词的理论探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其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上更为系统和科学,并呈现出以专题研究为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3.
东北渔猎民族皮服化的形成源于当时极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其特殊的渔猎生产方式。这种皮服化对当今的皮类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服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4.
45.
农业保险是市场经济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通行做法,近些年我国农业保险已全面展开,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农业保险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对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6.
张丽梅  胡鸿保 《社会学研究》2012,(2):182-203,245,246
马凌诺斯基被认为是现代民族志方法的奠基人。今天,严格意义上的民族志仍然遵循马氏的基本准则。后现代主义的人类学对人类学家的自我身份及其专业实践进行了深刻反思,而功能主义人类学也在后继者那里得到了修正,但是,现场的主客互动依旧是民族志研究方法的核心特征。在人类学走进文明社会后,文献成为田野作业里重要的补充。不过,笔者认为,其实只有田野研究中对于文献的利用,不存在所谓"走进历史田野"之说,历史民族志仅仅是文献而已,其现场感是"别人的",并非使用这份民族志的人的,而作为当事人的作者没有将其当成"历史民族志";真正的民族志是要有主—客面对面互动的、有切实的伦理问题的。  相似文献   
47.
成立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是中共中央为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早日建立和巩固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实践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重要体现。战动总会在全国范围内开了国共在一个战区率先全面合作,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的先河,为抗战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重新审视中共在战动总会中以抗日第一,以团结为主的处事原则,充分体现出中共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切实的执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自马林诺夫斯基以来,“田野工作”被视为人类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的本质特征。而说起“田野工作”,我们似乎就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个白人男性民族志工作者,远离家乡,让自己深度沉浸于土著人的世界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和他们面对面地接触,在参与中观察、记录和思考。然而,随着殖民主义时代的结束和全球化浪潮的兴起,这种“马林诺夫斯基式”的原型田野工作开始面临严峻挑战,眼光敏锐的人类学家纷纷着手探讨超越“原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1]一书应运而生。该书系古塔和弗格森共同编著,1997年8月于加…  相似文献   
49.
村庄调查的“志"与“史" ———以《盘村瑶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村瑶族》尽管是《花蓝瑶社会组织》的后续研究,却是一部”史志合璧”之作,堪称建构费孝通“历史功能论”理论大厦的一块厚重奠基石。从民族志撰写与历史文献利用的角度来看,我们对《盘村瑶族》等前辈民族学家的作品,既不能完全依据英美标准“马凌诺斯基式民族志”的尺度来衡量,也不应忽略历史情境、在“主体性”方面予以过度诠释。新中国成立之后到学科重建之前的中国民族研究,对世界人类学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50.
民族识别原则的变化与民族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中国民族识别取得了卓著的成绩.20世纪80年代之后,一方面实际工作仍在进行,另一方面费孝通等民族学家也对此项活动做过不少理论总结和学术反思.本文以近年贵州黎族的生成及对穿青人身份归属的一种建言为切入点,探讨两个不同时代民族识别标准的差异,指出当前工作中观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主观意愿"的权重相对于"客观标准"而言,有上升的迹象;这对人口的族际变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至于对实践中产生的结果如何结合国外思潮进行新的理论提升,则尚有待民族学家的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