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本文提出了测取催化剂活性变化较快反应系统,催化反应动力学的一种新方法(即“反应动力学-催化剂活性分离”测试法),为催化反应动力学测试中,由于催化剂活性变化而引起的数据偏差进行修正提供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于非均相催化反应动力学行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测取催化剂活性变化较快反应系统,催化反应动力的一种新方法,为催化反应学测试中,由于催化剂活性变化而引起的数据偏差进行修正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胜利褐煤(SL)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析"法进行解聚制备煤基腐植酸,考察了煤碱比、恒温时间、反应温度对褐煤解聚性能的影响,得到了较优的解聚条件:煤碱比(wt%)为1∶0.2,恒温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260℃,在此条件下解聚率达到了82.63%.通过褐煤与脱矿褐煤(SL~+)的解聚性能对比研究,分析得出了褐煤中固有的矿物质对其解聚性能具有抑制作用.对煤样、制备的腐植酸与残渣进行FT-IR分析,结果表明:煤样、腐植酸和残渣在脂肪C-H、C=O和芳环C=C、C-H等官能团的振动峰位置和峰形的变化趋势具有较高相似性.三者官能团组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浸渍法,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了CuO/CeO2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并对其活性进行测试,利用XRD、BET、TPR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焙烧温度≤650℃,催化剂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容较大,CuO在载体CeO2上分散度高,易于还原,从而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焙烧温度≥750℃,催化剂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大幅度下降,在载体CeO2上所负载的CuO由于团聚而长大,造成分散度下降,还原温度升高,催化活性变差。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样品结构和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适宜的焙烧温度是保证CuO/CeO2具有高活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铜锰复合氧化物,运用XRD、TPR、BET和常压微反评价装置对所合成样品进行了物相结构和催化性能的研究。XRD分析表明,沉淀反应温度在25~90℃时所合成铜锰复合氧化物前驱体均由Cu2+1O/Mn3O4组成,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晶体组成Cu2+1O/Mn3O4比逐渐提高,晶粒逐渐减小,这些前驱体经550℃焙烧后均转化为Cu1.5Mn1.5O4,且晶粒大小基本相同。TPR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催化剂为单一组成的铜锰复合氧化物,当沉淀反应温度<45℃时,随沉淀反应温度提高样品的还原温度升高,当沉淀反应温度从45℃提高到65℃,还原温度变化不大,只略有下降;而当沉淀反应温度>65℃时,还原温度继续升高。BET结果表明,虽然室温下(25℃)所制催化剂前驱体的比表面积较大,但焙烧后却大幅度下降,反而小于45℃以上样品的比表面积;而当沉淀温度在45℃以上时,焙烧前后样品的比表面积相差不大,样品的比表面积均在36.5-39 m2/g,说明当沉淀温度提高到45℃以上时,焙烧后样品的比表面积与沉淀温度关系不大。沉淀温度45℃是Cu-Mn沉淀物织构发生明显变化的拐点,在此温度下,沉淀反应体系的反应、传递及沉淀物的转...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在3.0MPa压力范围内,对国产B113-2型铁铬系高温变换催化剂上变换反应宏观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测试.根据测定得到的数据.对幂函数动力学模型进行丁模型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得到了高度显著的动力学回归方程.从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出:该高温变换催化剂内扩散影响严重;该催化剂上CO2组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与其它铁系变换催化剂相比变小,推测可能是由于扩散影响或是该催化剂中Cu组分作用的结果;CO2对变换反应速率还是存在一定的抑制.因此为提高变换反应速率,应当设法减小CO2的不利影响;H2组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均比较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忽略.压力对变换反应速率影响较大.3.0MPa压力以下.反应速率随着压力的增加线性提高,但在1.0MPa以下时的增加速度明显高于1.0MPa以上的增加速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氧化还原法合成层状八面体氧化锰,运用XRD对其物相结构进行分析,采用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锰的平均化合价.主要研究了熟化时间、NaOH浓度、Mn62+/Mg^2+比、Mn^2+/MnO^-4比以及Cu^2+掺杂方式等因素对OL(Octahedral Layer)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氧化锰为OL结构;熟化时间在12h以内时.熟化对OL结构的影响较为显著.当熟化达到12h以上时,熟化时间对OL结构的影响变得很小;NaOH浓度为5.6mol/L及Mn^2+/MnO4^-=62.5/37.5有利于层状结构OL-1结构氧化锰的生成;OL结构越好,样品中Mn的平均化合价就越高;Mg^2+加入对OL结构氧化锰的生成不利;掺杂Cu^2+对OL结构氧化锰生成的影响与合成方法有关,其中Cu—Doped-3和Cu—Doped-4较有利于OL-1的生成,但样品中含有较多的杂质.  相似文献   
18.
铜基低水碳比型高温变换催化剂制备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铜盐、锰盐为原料,详细研究了铜基低水碳比型CO高温变换催化剂的配方及制备工艺条件,在大量探索性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催化剂中的铜锰比、制备过程中铜盐、锰盐混合液浓度、中和温度、pH值以及焙烧温度等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铜锰比1/2,混合液浓度0.09-0.15g/ml,中和过程的温度30-55℃,pH值10-11,焙烧温度500-600℃,依照上述条件所制得的催化剂按高变催化剂的国标进行检测,其初活性(按CO转化率计)可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9.
水热法合成KZ-1分子筛,并将其与饱和NH4Cl溶液离子交换得到H型KZ-1分子筛(HKZ-1)。将HKZ-1分子筛分别与不同浓度的铜氨络合物溶液离子交换得到铜含量分别为0.18%和5.79%的催化剂,而采用浸渍法可以得到铜含量为6%的催化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原子吸收等表征手段对所合成系列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KZ-1分子筛大小均一且结晶度良好,改性后的分子筛骨架结构基本没有发生改变。以苯酚羟基化为探针反应考察分子筛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铜含量为0.18%的分子筛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其催化苯酚羟基化的转化率可以达到36%,对苯二酚选择性可以达到100%,并且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湿法共沉淀工艺制备了不同阴离子环境下的铁基高温变换催化剂,利用XRD、BET、TG-DTA、TEM和活性测试等对催化剂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环境对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所生成前驱体的结构影响较大,最终导致成品催化剂性能相差很大。 SO2-4环境下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较好,500℃耐热180min后350℃的活性可达24.52%,而Cl -环境下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较差,500℃耐热后350℃的活性为6.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