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3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党引导青年成才和发挥青年才能的思想实践,也不断发展演变。国民革命时期,党的青年成才观开始萌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党的青年成才观逐步成熟,并得到有效运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青年成才观开始转型。"文化大革命"和徘徊时期,党的青年成才观被扭曲。改革开放后,党的青年成才观得以回归和进一步升华。实践证明,当党的青年成才观正确时,青年就进步,党的事业就发展;当党的青年成才观偏差时,青年就走上曲折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2.
九一八事变,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旨在侵占中国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称霸亚洲征服世界的反动事变。西安事变,是在中国民族矛盾激化、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全国各族人民抗日救亡浪潮的推动和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驱动下发动的旨在促蒋反省、联共...  相似文献   
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决定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偏离的历史主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需要。实现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性互动,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国情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并使中国现代化在器物、制度、观念以及主体自身层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正确把握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进而在实践中自觉推进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4.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首先从总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社会观。其次从个人自身和谐、社会内部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三大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最后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两个关键内容,官民和谐观和价值和谐观。  相似文献   
25.
弘扬长征精神和抗战精神,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既是我们的历史总结,更是包括海内外华侨华人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共同承担的历史责任。如何去弘扬长征精神和抗战精神,以及新时期发扬长征精神和抗战精神有何重大意义,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认真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26.
文明执政是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整个社会政治文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关键部分.文明执政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当然要求和必然选择,这有着内在性要求.但是文明执政是不会自然获致的,它需要执政主体的道德心与责任感的浇灌,也就是说它需要社会执政主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执政过程中真实地实践执政的文明原则,从整个人类的文明的角度来看待执政方式的文明化建设.  相似文献   
27.
本文通过对国民政府择迁重庆历史的考察,认为,蒋介石在1935入川追剿红军时没有择定四川这一抗日复兴的最后根据地,更没有“想定”重庆就是未来国民政府的基地。蒋介石择定四川为抗战的最后根据地是在1936年及其以后,而国民政府择定并正式决定迁都重庆则是在1937年10月以后  相似文献   
28.
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运行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规范性是基层党组织规范化运行的根本特征,群众性是基层党组织规范化运行的显著特点。基层党组织规范化运行还具有现实的差异性,而基层党组织规范化运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前进的动力来自于其发展性。  相似文献   
29.
抗战时期重庆工业实现腾飞的关键是国民政府抓住了沿海工业内迁、陪都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招商引资、加强"外引""内联",从而使重庆工业进入了一个超常发展的"黄金时代"."外引"不仅解决了重庆地区工业建设所需资金与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奠定了重庆工业发展的基本骨架,形成了高起点的工业发展基础;"内联"则既充分发挥了"外引"工业的骨干和带头作用,又充分扩大了重庆工业生产能力,还充分发挥了对周边地区的积聚和辐射作用."外引"与"内联",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了重庆工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30.
战略思维是一种具有统揽全局性的思维,它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扩大观察的方方面面视野,作到全面而有效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是新时期干部必备的思维方式.重庆谈判前,毛泽东的战略思维独具特色,他静观时局变化,巧用模糊策略,迅速扭转被动局面,并乘势而进,迎来和平一线曙光.毛泽东的这一战略思维,对今天培养和提高党政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极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