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榜样教育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等特点,比一般的理论说教的效果更为明显。但在实际的幼儿榜样教育活动中,其效果往往受到很多影响。影响幼儿接受榜样教育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幼儿不能将榜样与自身有机联系起来;榜样刺激量及刺激方式不当;榜样标准不统一或矛盾。为此,要提升幼儿榜样教育效果,要从培养孩子“联系”的观念、给孩子适宜的榜样刺激和引导孩子进行榜样选择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胡瑗是主张"出"的,他要求人们确立"出而不隐,安治天下"的思想。当然,从隐到出有一个过程,所以胡瑗要求待出之人要学会等待,怀才蕴德,同时还要把握好出的时机,该出则出,不该出则等。此外,胡瑗还认为"出"也要有"道",即要符合社会与道德规则,做到"进"退"有度,出而有节,动不离道。  相似文献   
13.
泰州学派杰出的平民弟子韩贞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之子王襞的嫡传弟子。韩贞与王襞交情甚笃,他们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自韩贞从学于王襞之后,王襞对韩贞不仅进行了精心的理论指导,而且从交游、生活等各方面给以关照。韩贞在安丰学习两年回家乡之后,从事讲学,为百姓做善事。王襞时刻关注、关心韩贞的学习与生活,两人书信往来不断,共同探讨,为泰州学派的传承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泰州学派是以自然为宗的,王襞继承了王艮自然人性论的思想,主张人性天然具足,所以要保持人性本身的纯粹完美,反对刻意修养、在人性上着力。王襞把"自然"与"中"统一起来,并把"致中和"看着是"顺自然"的重要手段,要求人们在心理和行为上保持"中和"状态。在自然人性的理念和"中"的思想指导下,王襞又大倡简易之道和日用之学,认为平常愈本色,希望人们注重在"日用"和"即事"中学习。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深层推动力。要促进企业的发展,就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近年来,网络媒体所发表的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成果很多,研究的视觉包括哲学、价值学、结构、复杂学等等方面。这些网络上发表的不少研究成果,主题深刻,研究领域宽泛,有的虽然没有见之于报刊,但其价值是极大的,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6.
郑板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正廉洁的好官。他为政廉洁,为官十二年,留得的是两袖清风;他以公自约,以廉自律;严于自律,公私分明;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贪不沾,甘守清贫;他时警他人,勿忘寒士家风,教育人洁身自好,安于清贫,同时他提出为官者向好官学习的主张。郑板桥清正廉洁的思想非常丰富,也值得令人很好地研究与学习。  相似文献   
17.
王襞继承和发展了儒家传统中和思想,认为功夫只在致中和,并提出了人的心理和行为应当保持适宜状态、修中必须畅自然等观念,这是对我国传统中和理论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泰州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平民哲学家王艮,高举起“以自然为宗”的大旗,把“天理”、“人性”与“良知”统一起来,提出了与“天人合一”不同的“天理”观,揭示了“人道”的自然属性。王艮还将天理与良知结合起来,提出了天理良知说,并在肯定良知固有、完美、不须人为的同时,要求通过学习与修养排除人的气质杂性,恢复初有的良知。此外,王艮在人欲“天理”的基础上,进行了欲的区分,主张去恶欲,倡公欲,寻找真正的心底之乐。  相似文献   
19.
王襞高举泰州学派圣愚平等的大旗,在良知天性人人具足的认识论基础上,明确指出圣人百姓同然之体,人人本有。他特别强调了妇女的地位和作用,主张男女平等,人人都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河横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依托资源优势,搞好互动设计;创新投入机制,引进特色项目;开发绿色食品,扩大生态影响;完善旅游体系,增强景区魅力;拓展发展思路,创新旅游项目;建全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水平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河横的经验启示我们,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要在促进农业发展理念转换上下功夫,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