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4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27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近年来,随着小米公司的“饥饿营销”模式大获成功,智能手机营销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拟以小米的营销模式为例,分析在以用户体验为重心的时代,手机营销模式的内在机制以及营销模式变化给手机市场带来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22.
《乡亲———康天刚》所体现的生命意志实际上就是悲剧精神,其核心就是一种抗争精神,一种个人抗击自然、社会、人生命运的精神。这种抗争,就个人而言,表现为生命意志过程;就民族而言,它是一个民族走向自立自强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23.
"劝农"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教育的重要方式,是农本思想、民本思想、教化思想、农耕文明的具体体现。并且,耕籍礼、劝农文、劝农官等丰富、多样的"劝农"方式使"劝农"思想得以有效实施。基于"劝农"思想与制度的现代意义,重构现代"劝农"文化、明晰现代"劝农"主体、创新现代"劝农"形式以及完善现代"劝农"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4.
张楠  王美娟 《新少年》2009,(1):75-75
“第一次”,是接触一个新事物的开始。人生要经历过无数个“第一次”。虽然第一次的成果不一定是很丰硕,但是只要有了一个“第一次”,就会成功地完成好以后的很多次。我经历过了很多个“第一次”,但唯有这个“第一次”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令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25.
半个世纪来,科学技术有极大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科学与人文……,已是热门课题。21世纪的城市发展,把“人”的发展放在城市发展首位,强调“人”的因素为核心是对人文文化、人文精神的关注。今天面对现实,呼吁人文精神,为优化城市设计,实现场所性的设计理念,并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就城市设计的人文性,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6.
多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平平,其形势不容乐观。应从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制度创新、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资产重组的力度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资产的质量和盈利能力,从而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  相似文献   
27.
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和平崛起道路的启程,中国企业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海外利益保护的问题也越发突出。维护海外利益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本文试图为我国在实现伟大复兴时期加强海外利益保护提供一些建议。通过分析我国海外利益问题的现状,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遵循国际法、健全国内法、建立投资风险保险制度、增强与利益相关国家的军事互信、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社会文化交流是我国维护海外利益、确保和平崛起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8.
29.
秦汉时期,王朝一统,中国社会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中国文化的自信力由此而生。所谓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①对于秦汉时期而言,文化自信则表现在:其人民对于秦汉文化的文化价值及其文化模式的充分认同和肯定。文化价值和文化模式的形成,则是在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乃至文化各个层面合力作用而来,因此,本文旨在从以上几个方面探讨在秦汉时期中国文化价值与文化模式的形成中,逐步奠定并形成的中国文化自信力。  相似文献   
30.
本文主要就清徐方言中的儿尾现象进行探讨,清徐方言中没有儿化现象,只有儿尾,并且儿尾自称音节,记作■,主要是受到儿字读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