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9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论诗歌教学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诗歌教学的意义入手,探讨诗歌教学中所包含的三个层次:学习语言,解读渗入诗行内部的文化内涵,最重要的是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即利用所掌握的语言重新创造文本。同时,具体阐述了每个教学层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2.
由教育部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的教育部第七次对发展中国家教育援外工作会议于2009年5月25日在浙江金华召开。来自教育部、商务部、外交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以及全国近三十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和援外工作管理干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3.
优雅地老去     
张瑾 《百姓生活》2010,(2):13-13
每到夏天,年过八十的婆婆总要打电话给我们,让我们去看她的时候给她带点花露水、爽身粉、檀香之类的东西。过年过节,她也总喜欢穿我们给买的新衣服,出去听其他老太太点评衣服的款式与色泽。有时候老爷子邋遢,老太太就强迫他把自己收拾干净。  相似文献   
134.
民国时期"下江人"的形成与认同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江人"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其内涵由重庆(四川)"本地人"认同的地域范畴、商贸特征逐渐演变为有明显条约体系特征的社会群体.抗战初期,"下江人"获得大后方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形成涵义宽泛的历史名词.30年代长江轮船航运和以重庆为中心的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九一八"以后国内时局的变迁,以及南京中央政府成功整合四川,使"下江人"在较为广泛的层面介入重庆城市的发展进程;而卢作孚以及民生公司吸引并动员"下江人"入川参与西部建设的若干举措放大了"下江人"在大后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5.
从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侵华日军集中陆军和海军的主要航空兵力,对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无差别轰炸.其中,1939-1941年是重庆遭遇大轰炸最为惨烈的时期.作为重庆大轰炸的亲历者,宋美龄在第一时间赶赴灾难现场抚慰灾民,并以对外广播、演讲以及战时书写等方式谴责日军暴行,苦劝盟友慷慨相助,为推动重庆国民政府获得广泛的国际同情与各方援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6.
为了解我国初等教育领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促进研究工作的健康和深入开展。通过知网平台对783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发现初等教育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主要涉及4个领域,围绕2条主线展开,提出今后要加强对初等教育领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框架的深入研究,明晰心理健康教育概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并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37.
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是非洲国家寻求可持续发展、实现独立自主的有益尝试。作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区域合作协定,自贸区协定自开始谈判到正式生效仅用时三年,快速启动但推进缓慢,建设初期即举步维艰。有别于现有研究从宏观上分析自贸区对中非合作的作用,文章着重剖析了自贸区建设初期阻碍各方达成共识的内外部深层次原因,重点识别了在推动区域内一体化进程中自贸区面临的挑战。考察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应如何从自贸区建设的关键问题中发现机遇,共同推动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对接,致力于参与中非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研究发现,由于非洲各国领导人政治意愿不坚定、非洲各国经济结构性障碍以及长期存在庞大的建设资金缺口,自贸区在建设初期进程远远滞后于预期。停滞不前的自贸区建设进程暴露出非盟内部存在已久的难以调和的矛盾与撕裂。多年来,中非合作建立了牢固稳定的建设机制,取得了丰硕且具有互补性的经贸成果,世界格局大变革也为中国与非洲自贸区深入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坚实的合作基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成为了中国与自贸区合作的重要依据。新时期,中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体现在对历史发展的主动性把握。非洲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支点,中国与自贸区的合作应立足中非合作的现实基础,抓住历史机遇,努力实现中非更高水平政治互信,引领中国与自贸区迈向务实合作。中国应主动参与自贸区的框架与机制构建,建立与自贸区的长效联络机制,持续关注和支持自贸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同时采取多维度且灵活的关税制度,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推动产业调整和升级;依托技术变革,以企业为抓手,拓展中非合作新领域;持续防范风险,借鉴经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非洲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为非洲实现粮食安全、造血脱贫提供中国方案。最终实现非洲经济一体化和中非协同发展,服务于建设中非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