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2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西部开发中的环境正义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伦理从人的同一性和抽象的普遍原则出发,宣称人与自然、人与人是不可分隔的利益共同体,必然导致环境殖民主义和环境霸权主义盛行,环境保护有可能沦为一种不公正的暴行。环境正义的实质是基于人之差异性与同一性相统一的社会正义,它从权利和义务相互对称的角度,强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结成的是有差异的共同体。根据环境正义思想,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同维护西部贫困农民和弱势群体的正当权利和利益联系起来,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公正分配。  相似文献   
32.
环境正义——一种新的正义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正义代表了一种新的正义价值和向度,是一种新型的正义观。其实质是基于人之差异性与同一性相统一的社会正义,它从权利和义务相互对称的角度,强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结成的是有差异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33.
交往实践观与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是一种社会实践性存在 ,人作为主体的所有规定都包含在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创造活动之中。马克思说 :“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 ,为了实现思想 ,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① 人对实践力量的使用包括劳动创造、交往实践以及两者基础上的符号创造和运用。人不只是一种自然力 ,更重要的是 ,人是改造客观自然力量和客体化的社会力量的主体 ,是自然、社会乃至自身的主人。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出发理解作为主体的人 ,意味着将主体看成是人的实践生成 ,从而主体性即表现为主体在社会实践中的直接现实性东西。主体性乃是人作为主体在…  相似文献   
34.
“少数人”权利与“多数人”权利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哲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少数人权利保障问题是现代民主政治倡导的“多数至上原则”所遭遇的现实困境,对少数人权利的保护不仅可以防止多数人暴政的发生,矫正“多数至上原则”,改进和完善民主制度,也有利于建立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但是少数人权利保护需要设定必要的限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最低限度,即保障少数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安全和人格尊严,二是最高限度,即不损害多数人的正当权利,遵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5.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两大支柱之一,在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稳定方面有着任何制度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以及路径选择,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以保障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基本任务,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从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价值取向、实践层面上论述了社会保障的为“人”性,同时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人道主义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目的,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36.
人学视野中的环境正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表面上看,环境正义涉及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体现的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社会正义。不同层面的环境正义根源于人的多种存在属性,人的类属性与全球环境正义相对应;人的群体属性对应的则是群际环境正义,与人的个体属性相对应的是个体间环境正义。在环境正义中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公正地分享环境利益和承担环境责任,重视每个人都具有的环境权利和应尽的环境义务,在权利和义务面前人人平等,特别是要关注不发达国家、落后地区和穷人在环境权利与利益方面的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