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9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正> 当朱熹构筑其“道学”逻辑结构的同时,“理学”中的“心学”一派也开始形成了。陆九渊援佛教禅宗入儒,初步建立了“心学”主观唯心论。当时思想界朱、陆并峙,相互辩难,不仅有益于理论思维水平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各自哲学体系的完善。明中叶王守仁,以恢复陆学为职志。“心学”一派得到进一步发展,而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52.
中华和合人文精神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西方文化在近现代对东方中华文化的冲击及中国面对这些挑战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价值文化上所作的被动的、直接的回应作了回顾分析,指出了在这些回应中,东方文化几乎被放弃的现象。而当代尤其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心灵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的解决其最佳的文化方式选择和最优化的价值导向就正是中华和合人文的精神。中华和合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和合包涵差异与和生,存相与式能、冲突与融合、汰劣与择优、烦恼与和乐等五大义蕴,进而指出和合人文精神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等五大原理应成为21世纪人类最大原理和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3.
和合、和谐与现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人类所共同面临的挑战和冲突,概而言之,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心灵和不同文明之间的五大冲突,并由此而引发了五大危机,如生态危机、社会危机、道德危机、精神危机、价值危机.它关系着人类的生命存在和利益.为了求索化解此五大冲突之道,追求人类文化的出路和前景,东西方学者从各个层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和设想,组织了各种机构,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但效果与价值理想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54.
中华民族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的合理性,就在于与时偕行的社会历史发展中,以其伦理精神价值的具体合理性适应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的需要。中华伦理范畴在和合学"竖观"、"横观"、"合观"的视野下,其逻辑的结构性,思维的整体性,形态的动静性,历时同时态的融合性,内涵的生生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道德行为规范的价值合理性也得到了完善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5.
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清代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关节点,既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终结,又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开启。清代的学术文化可以说是流派纷呈,博大精深,不仅在众多领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总结性的扬弃,而且逐步开始了向近代文化的转轨,研究清代的学术文化意义颇深。但清代载籍丰富,学者众众,流派纷繁,领域宽广,如何在浩淼的文化宝藏中挖掘出闪光的精华,以建构新时期的新型文化,这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王俊义和黄爱平两位学者于静寂中探幽发微,奉献给学术界《清代学术与文化》一书,便是这样一部有价值的著作。  相似文献   
156.
在艺术“和合起来”的途中 ,艺术以其爱的创造 ,在融突而和合中化生了新的诗篇、鲜花和世界 ,也转生了新的艺术世界。和合艺术哲学是指人对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的艺术活动中所描述的艺术现象和艺术理论的检讨。艺术是对生命情调的肯定 ,是生命在瞬间的艺术情感的强化。和合艺术是生命主体精神及其道德心灵的解放者。和合艺术的最高目标是和爱意境。  相似文献   
157.
石峻教授是新中国近现代哲学史教学和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道德高洁,心地澄明,孜孜为学,谆谆诲人,平易谦和,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他博学,对中西印古今思想,无所不晓,融会贯通;他无私奉献,积极热情培养、提携青年学者,并传授教学、研究中国哲学的经验;他治学严谨,对学术要求极高,唯有严谨才能写出好文章;严师出高徒,他培养的硕士、博士都成为中国哲学领域的教授、博导。我现将石峻教授从1979到1983年参加学术会议发言的记录扼要进行整理,以明石峻教授的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158.
吴廷翰以"气"作为其哲学理论思维的核心话题,把宋明理学的道、太极、理、性等形而上范畴由气予以统摄贯通。首先,他认为气即道、理、太极,并建构了气体学理论思维逻辑体系;其次,他通过诠释气与道、太极、太虚、理的关系,凸显了气的统摄地位及其形而上本体的品格,并对气的内涵、性质、特征、形式进行界说,从而诠释了传统的心性话题,提出了气—心性一统论;再者,他以张载气学和朱熹的理气、知行、格致论作为理论基础,对心体学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159.
在人类共同抗击新冠病毒的斗争中,不能不反思人类的行为活动、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知识形态。哲学是反思的思维矛盾活动,从而为人类构建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敞开了广大的空间。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蕴含着集体主义精神,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以资本的增殖与扩张为基本内核的资本主义精神呈现为一种以个人主义的资本利益为核心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它与中华集体主义文化精神大异其趣。中华文化精神具体体现为自由与正义、民主与平等,天下和合,共为一家的精神。自由与正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极高明而道公正的生命力之所在。民主与平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纳百川而致广大的原动力。其文化生命动力之源,来自重民、尊民、贵民、敬民,民为邦本、以民为主的思想,从而开出特有的、内在的民主思想。民胞物与,天下和合,共为一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成为中华文明的理想。中国文化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斗争中凸显了其伟大的价值和魅力——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天下和平,团结合作;保合太和,珍爱和守护人类的共同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