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9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任何时代的哲学或哲学思潮,都是一种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则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以及由其构成的命题来表达的。天与人,这对具有中国哲学特色的范畴,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的作用下,它们之间便依照一定逻辑次序和组合方式构成了从内容到形式的某种稳定性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52.
张立文 《学术界》2006,(1):20-27
人文价值是指对人的生命活动存在的生存世界,人格尊严的意义世界和人的价值理想终极关怀的可能世界的体认,以及对个人和社会所开发的效应、创造和意义。道范畴沿着“同心圆扩大型”和“螺旋式上升型”的道路,其价值内涵愈来愈丰富和深刻。道的人文价值为:一是形而上的本体之道;二是社会政治原理、伦理道德规范、修齐治平原则;三是器物的现象、行旅的载体、视听言动的样式。先秦儒家论道开展为形而上与形而下融合机构、天道性命与百姓日用融合结构、内在心性与外在情感融合结构的和合。  相似文献   
53.
中国哲学逻辑结构系统从象性范畴逻辑结构到实性范畴逻辑结构再到虚性范畴逻辑结构韵上升运动,就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逻辑进程,亦是思维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过程。大体上说,思维的历史从哪里开始,逻辑也就从哪里开始。哲学范畴逻辑结构的发展,基本上与人类认识史的发展相一致。从而构成了各个不同时期的哲学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54.
船山关于"气"与"太极"、"诚"关系的论述,往往涉及"道"与"器"、"理"与"气"等关系问题.由于船山在语言文字表述中存在着诸如"盈天地之间皆器",或"盈两间皆道也"等命题,需要加以梳理,以明船山哲学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55.
朱熹道的范畴,涵盖广泛,含意深远。在朱熹哲学逻辑结构中,道是一个带有纲领性的范畴,自与“理”、“太极”等范畴相当,共同构成朱熹哲学的最高范畴。作为最高范畴,它又向两个方面扩展,一是通向自然宇宙,与天地万物,即器相联结;一是通向人间世界,构成伦理原则、道德规范。“道”既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抽象和概括,又通向自然与社会。这样往复循环,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道的内容、形式便愈来愈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6.
<正> 阴阳与五行范畴,在周敦颐哲学思辨结构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由“无极”—→“太极”而展开的辩证运动的过程,亦是其万物化生的过程。因而,具体剖析阴阳与五行范畴在周敦颐哲学思辨结构中的涵义、地位等,对于探索以至搞清周敦颐哲学体系的性质是有帮助的,在以往的论著中,有关这方面的探讨不多,今试作剖析,就正于方家。一、“阴静阳动”和“五气顺布”图的由来  相似文献   
57.
和合历史哲学的追问境域是各民族多元样式在其动态不居中关于历史的生生和合,以及其所蕴含的趋势或法则,而开显为和合生存历史世界、意义历史世界和可能历史世界。和合生态历史学负载着历史演化的根基;和合形态历史学是对于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探讨;和合情态历史学是特定时期特定人物情感凝聚而成的历史生命智慧和历史演化的学说。  相似文献   
58.
在中外以及港、台的论著中,皆较多地注意到了韩愈和李翱对宋明理学的影响,并推韩、李为开宋明理学之端绪,不无道理。但对于与韩愈齐名的柳宗元,几乎很少涉及。在唐以后他的学说似乎断了线,这是不公允的。其所以如此,国内可能是泥于宋明理学为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者柳宗元不相类之故。本文试图探讨柳宗元思想对宋明理学的影响,以就教于诸同志。唐中叶以后,政治上藩镇割据,国势日蹙;思想上释、道、儒三教鼎立,佛盛儒衰。鉴于此情,一些思想家便要求改革时弊,振兴国家。出现了黜佛、道而兴儒学的思潮。这个思潮  相似文献   
59.
和合学超越宋明新儒学以道德形而上学为其基本特征的传统形而上学,用和合学的方法建构以和合为核心的哲学,用对和合的研究取代对理、气、心、性的研究。和合哲学活动需要通过和合象性、和合实性及和合虚性的追求,走向和合生生之道。和合生生之道,是廓然与太虚同体的,是一个自由澄明的境界,是虚灵无物的道枢。“和合起来”的和生之道,是价值创造的枢纽,是化解与体贴的机理,是即超越即流行的生生本体。  相似文献   
60.
作为我国后期封建社会官方哲学——理学,它的演变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的发展逻辑和批判继承关系。但归根结蒂是后期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物。这种特定的、占统治地位的哲学形态,具有区别于其他哲学形态以至先前儒学思维形态的特点: 一、理学是具有思辨性的儒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思辨性的哲学,除玄学以外,还有佛教哲学。然而先秦、汉唐以来的儒学,却基本上不具这种思辨性。理学则是以儒家的伦理礼法思想为核心,批判地吸收玄学和佛教的思辨哲学以及道家、道教的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的理论,来弥补原有儒家哲学学说的粗糙、浅陋和没有严密体系的缺陷,而建立起来的精致的、思辨的、圆滑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